2005年郵市兩大看點與懸念 俞 敏
春節長假終于過去了,大家也都陸陸續續地返回了郵市,這也就意味著2005年郵市運行將正式步入正軌。對廣大郵市經營者和投資者來說,失意的2004年似乎還在眼前,但我們又不得不強打起精神去迎接新一年的郵市挑戰。
由于剛剛進入新的運行階段,各類郵品還有待從蟄伏狀態中復蘇,郵市各方面的情況也有待理順,因此可以想象,在接下來的一段較短的時間內,郵市還將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狀況之中,具體的運作上大家很難馬上作出判斷與抉擇。而相對來說,對2005年郵市基本面的研究就應當擺上議事日程,畢竟宏觀的環境是判斷郵市運行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治違規能否由階段性的行動轉化為機制以及集郵公司獨立經營會對郵市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兩大問題將成為今年郵市的兩大看點,同時也是兩大懸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大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關系到郵市的長遠發展。
一、預防、懲治機制的建立已成為杜絕違規的當務之急
2004年底,國家郵政局組織了綜合大整治行動,意在打擊郵品銷售、經營中的違規現象,凈化郵品發行和郵市運行的環境,但這一行動在市場中似乎并未引起很大的反響,廣大市場人士淡然處之,這反映出目前市場對有關部門懲治違規的舉措已產生了深刻的信任危機。違規現象是郵市發展中的一個痼疾,雖然多年呼吁、多年整治,但總是屢禁不絕,郵政主管部門雖然也曾三令五申禁止違規傾銷郵品、禁止新郵低于面值銷售等等,但實際效果微乎其微,市場人士怨聲載道。違規現象之所以根深蒂固、難以根除,關鍵就在于利益驅動,其背后還反映出郵政利益訴求實現過程中尚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在郵政利益和市場利益不能兼顧的情況下,犧牲市場利益而保全自身利益就成為理所當然之事。因此,要想解決違規問題,關鍵不在于再下發幾道命令、再組織幾次整治,而在于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預防、懲治機制,從而從制度上保證違規現象滋生的土壤不復存在。
當然,這套機制的建立并非易事,因為它涉及到郵品發行、銷售、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幾乎涉及到郵品自發行后的各個環節,特別是銷售結算、庫存管理、核查等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對于習慣于將郵品作為牟利工具的郵政來說,這種機制在建立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因此如何面對機制建設中可能給各級郵政造成的暫時性損失也將是一個值得深思和解決的問題。現在,人大代表的提案已經呈上了,郵人的呼吁聲也一浪高過一浪了,預防、懲治機制的建立已成為杜絕違規的當務之急,郵市環境是否能夠真正得到凈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二、徹底理清關系是集郵公司獨立經營的首要條件
從今年開始,各級集郵公司將逐漸轉變為獨立經營的企業,按照構想,集郵公司將徹底撇清與各級郵政的依附關系,走上市場化的道路,真正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與其他投資群體一樣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從這一舉措本身來說,對郵市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畢竟以往各級集郵公司憑借著與郵政“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在參與市場運作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對廣大投資群體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明顯背離了“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既給市場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又為投資者所詬病,因此其獨立經營已經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的結局。
但是,在具體實施中,集郵公司是否真正撇清與各級郵政的關系,不至于產生“明斷暗連”的局面,又是否有切實的措施來規范集郵公司的行為、將其真正納入正常的市場運作參與者范疇之內,就成為改革成敗的關鍵。不言而喻,徹底理清與郵政的關系是集郵公司真正獨立經營的首要條件,特別是徹底理清集郵公司與郵政在郵品供應、結算等問題上的關系更顯重要與關鍵,沒有這個條件與保證,集郵公司的獨立經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其理論上對郵市的積極影響作用也就不可能變為現實。
三、“不破不立”應該成為扭轉郵市被動局面的指導思想
如果上述兩大問題在2005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或者是解決不徹底的話,那么郵市的復興就只能是一種奢望,因為多年來給郵市造成種種不利的因素將會依然存在,雖然這些因素可能變得更隱蔽,但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依然會“興風作浪”,對郵市發展的潛在威脅將依然長期存在。對于那些被多年實踐所檢驗為阻礙郵市發展的不利因素,我們就是要大膽地予以打破,所謂“不破不立”,不能打破這些不利的因素和舊的格局,則有利于郵市發展的環境和有利于郵市發展的新格局就不可能完全確立,也不可能發揮應有的效能。所以,“不破不立”完全應該成為扭轉郵市被動局面、解決郵市根本問題的指導思想,而投資者對郵市狀況的檢驗和對郵市前景的研判也應該將目光緊盯在“破”“立”問題上。如果預防、懲治違規的機制真正建立、集郵公司獨立經營、徹底撇清與郵政藕斷絲連的關系,那么我們就應當對郵市的前景寄予更高、更大的期望,投資的決心與力度也應該適當加大;反之,郵市在2005年就不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即使有所表現也只能是暫時的、缺乏持續發展動力的,那么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策時就應該留一個心眼、確保投資的安全性。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