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收藏
管理層進行大規模銷毀郵票后,作為此舉直接受益者,集郵者反映如何?從反饋的信息看,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大多集郵者對管理層的銷毀舉措,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他們認為,目前市場上行的最大壓力,就是打折花票過于泛濫。而打折花票的源頭,主要來自各地集郵公司的庫存,尤其是無序發行的1992-2001天量紀特郵票,如大威力炸彈,只要郵市稍稍有些人氣,它就會轟然爆響。管理層對癥下藥,及時對這些障礙進行全面清除,市場輕裝上陣,最終就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偏激些言論,認為銷毀郵票只是做秀表演,是管理層應付方方面面壓力只張嘴不發聲的假唱。今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就郵票打折問題專門提出了議案,各大媒體對這一現象也進行了全方位深入報道,新中國郵票發行遭到上上下下一致的最嚴厲的質詢。在這種大背景下,管理層不得不做出回應。銷毀過期不能銷售的郵票,本是一個常規行動,現在卻成了管理層頭上一頂炫目的花環。
更多的集郵者認為,管理層大規模銷毀郵票,是有利于市場發展更有利于自身業務發展的雙贏行為。從短期看,銷毀郵票減輕了市場上行的壓力,刺激了市場資金與人氣的信心,但其最終目的,還是通過激活郵市,帶動他們已經連續多年的集郵業務。作為集郵者,集郵不集郵是兩可之事,想玩收藏,并不非要吊在這一棵樹上。而作為發行方,如果集郵業務盤不活,那這塊巨大的經濟利益蛋糕,就眼巴巴地飛走了。
集郵者褒貶如何,雖然只是一個態度問題,但他們的態度,能最大程度的影響市場或進或退的方向。因為集郵者是郵市最根本的基礎,沒有他們,郵市就是無根浮萍,縱然有千變萬變,也不能長期有效維持。從這個角度,管理層無論采取什么措施,首先要最大程度考慮集郵者的利益。集郵大眾是郵票發行方的服務對象,也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以一種高高在上的眼光,漠視他們,冷淡他們,最終斷掉的,同樣也是自己的生路。前期進行的銷毀紀特郵票,目的是提升1992-2001紀特郵票的市場價值,這也是政策落到為集郵者服務的實處,從效果上看,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2004夏季郵市不“歇夏”,正是管理層努力的結果。
但從近日市場表現看,行情發展再次出現滯動局面,特別是進入8月以來,大多郵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調。其中《甲申猴》傳統大版由前期79元左右,落到現在的66元;《青銅器》、《毛澤東》小版,也分別由前期的55元、62元,回調至45元和56元;《世界杯》小版也從34元一路陰跌到29元附近;型張中的《步輦圖》、《孔雀》,也由16.50元和11.50元,一日日落到14.80元與10.20元。價格走低是一方面,成交大幅萎縮是另一方面。雖然市場出攤率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入市人流明顯大不如以前,場內郵商因為沒有太多生意,多以撲克、象棋等游戲為主。在網上,因為行情缺少變化,各種議論市場的帖子,也少了許多。
郵市行情再度疲軟,應該說,根子還在政策方面。市場方面剛剛略有些起色,政策又開始出現不穩定因素,其中包括發行量開始出現反復(《鄧小平》型張的量為980萬,高出《八仙過!50萬,升幅達到5.37%);“新郵”頻出變本加厲為“新小版”頻出,僅8月、9月,就有《人大50年》等6款小版推出,此外,《鄧小平》也是小版形式,《人大50年》與《國徽》的大版與小版基本相似等;中國集郵總公司制作的小版插冊,加包裝加其它附加郵品,將新郵小版市場價格定位,非理性抬高了許多。所有這些,均為市場的穩定發展,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
一句話,只有政策落到實處,集郵者為之心動了,行情才能風生水起。否則,一切都是鏡中月,水中花。關于這一點,希望管理層能做更多更實在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