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迷霧看清前路 俞 敏
俞 敏 轉(zhuǎn)貼自:大江南收藏
最近的郵市有些撲朔迷離,與前一段時期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反差,人氣驟降,成交萎靡,而恰恰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有兩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又給市場籠罩了一層迷霧,讓廣大投資者對前景又產(chǎn)生了模糊的認識,這兩個現(xiàn)象一是公司放貨的傳言,二是《從雅典到北京》小版張期貨價的直線上升。
其實就在前一段時期,郵市正處于積極整理之中時,在郵市中就可見到一些放貨的跡象,但是,放貨量有限,放貨的手法也比較隱蔽,因此在市場上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對市場也未形成大的沖擊,但這種現(xiàn)象的露頭無疑并不是好的征兆,畢竟對于剛剛從低谷中走出、急待休養(yǎng)生息的郵市來說,一個好的運作環(huán)境和大家對市場的共同愛護是最需要的,而違規(guī)放貨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無疑表明有些部門為了自身利益,無視三令五申,不顧市場死活的態(tài)度。這樣做的結(jié)果只能是少數(shù)人受益,而整個市場受損。雖然郵市目前的基本面狀況有所好轉(zhuǎn),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揮霍”這種好局面,畢竟目前的郵市環(huán)境是我們等待了多年以后才爭取來的,如果我們不加以珍惜,那么最后吞下苦果的也只有我們。同時,違規(guī)放貨現(xiàn)象的死灰復燃也再一次地提醒了廣大投資者,對銷毀庫存要有理智的認識,就銷毀庫存政策本身而言,對郵市的長遠發(fā)展是大有裨益的,今年上半年郵市能有好的表現(xiàn)也說明廣大投資者對此是肯定和歡迎的,但在看待銷毀庫存的直接作用時,我們還是應該以理性的眼光來看待,畢竟郵政銷毀的是1992年至2001年的編年郵品,由于這部分郵品嚴格納入了國家郵政局的管理序列,經(jīng)過了清點核庫,因此沒有出現(xiàn)放貨的情況是正常的,但是這也意味著還有大量的郵品特別是2001年后發(fā)行的郵品并沒有納入銷毀的范疇,各級郵政保有庫存同樣也是正常的,如果各級郵政能夠堅決貫徹國家郵政局的各項規(guī)定,那么這些郵品并不會對市場造成直接的沖擊,但是如果部分郵政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那么這些沒有納入銷毀范疇的郵品就有可能成為今后禍害市場的潛在威脅。對這一點,投資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以往反對違規(guī)放貨,是因為它對市場造成了傷害,那么在今天我們更應該反對違規(guī)放貨,因為它是對誠信的破壞,是對國家郵政局出臺一系列救市措施的“拆臺”行為,是對投資信心的極大打擊,一個百廢待興的郵市是經(jīng)不起這樣折騰的。
新郵高開原本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只要它具備這樣的價值,又能得到市場需求的有力支持,那么新郵的高開倒是可以反映出市場繁榮的景象。但是,如果拋開上述前提,那么新郵高開就是一件很難讓人理解與信服的事情。以《從雅典到北京》小版張為例,目前的期貨價已經(jīng)達到了近60元,遠遠高出其面值數(shù)倍,誰都不能否認其題材是熱門的,其意義是重大的,作為目前受到市場歡迎的小版張形式,也是有一定賣點的。但是,這并不是說《從雅典到北京》小版張一面市就應該和能夠達到超出面值幾倍的價位,首先作為新郵,它的價值和受認可的程度都還沒有經(jīng)過市場的檢驗,市場消化與沉淀尚未開始,此時的期貨價無疑是“空中樓閣”,缺乏切實的依據(jù);其次,期貨價格大幅高開,無疑預示著其尚未上市利潤已被提前透支,得益的只是持有原始籌碼的人,而二級市場的廣大投資者就只有眼巴巴看著的份,要介入,利潤空間已被封死,投資風險也大大增加,不介入,高開低走對市場信心的打擊將越發(fā)沉重;再次,在目前行情盤跌、成交不暢的情況下,期貨價的過度高開只能對市場產(chǎn)生“抽血”的作用,對盡快恢復市場的正常運行狀態(tài)毫無益處,看上去是很熱鬧,但這只能助長濃重的投機氛圍,少數(shù)人玩著“擊鼓傳花”的游戲,就等著你“上套”,玩到最后,無疑是又多了一批套牢資金,使本已捉襟見肘的市場資金“雪上加霜”。以往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忽視新郵過度高開的情況,放任甚至縱容這種現(xiàn)象的生存的話,最后受到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不愿意看到新郵打折的窘?jīng)r再度出現(xiàn),因為那是郵市贏弱的表現(xiàn),我們都希望今后的新郵都能夠高開,但是這種高開必須是建立在理性的價值基礎之上的,是要循序漸進的,是要經(jīng)得起市場考驗的,最重要的是要能讓廣大投資者都充分參與的,而不是少數(shù)人手上的“籌碼”。
公司放貨與《從雅典到北京》小版張期貨價的高開,從表面上看是并不相干的兩件事,但是卻顯示出在郵市狀況逐漸轉(zhuǎn)好的背景下,市場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和諧音”,有些人依然將自己的利益訴求建立在對市場的無情破壞之上,要么頂風違規(guī),利用自己的便利條件向市場傾銷,要么惡意操縱價格,肥一己腰包,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郵市良性發(fā)展的步伐就會被遲滯甚至被阻礙,郵市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也就無從談起,廣大投資者的根本利益也就無從保證。而最為可怕的則是各種消極因素的相互結(jié)合,如果公司放貨與新郵過度高開結(jié)合在一起,無理地拉抬新郵價格是為了給公司放貨創(chuàng)造條件的話,那么其后果則將是毀滅性的。我們都在期盼著郵市能走上正常發(fā)展的軌道,通過國家郵政局的一系列努力,在今年我們也終于看到了這種希望,但是這些不正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應該讓我們警醒:只有飛越迷霧,我們才能看清前路。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jīng)被殷敏于2004-8-15 23:52:44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