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郵政網 作者:劉綱 胡勇 鴿子是和平的象征,新中國成立之初,曾連續發行《保衛世界和平》紀念郵票,用橄欖枝裝飾的一只和平鴿圖案,反復,反復,再反復,多版次發行一、二、三組,其中第二組三角形郵票在郵政史上屬首次,具有創新意義。
鴿子,屬鴿形目,鳩鴿科,它和斑鳩在親緣上是十分相近的,全球有近600種。我國早在公元前就已開始馴養鴿子,到唐宋時期已很盛行。宋代陶谷著《清異錄》記載:“豪家少年尚畜鴿,號半天驕人;又以其蠱惑過于嬌女艷妖,呼為插羽佳人。”南宋時,高宗不理朝政,迷戀于斗雞養鴿,時人寫詩諷曰:“鐵勒金絨似錦鋪,暮收朝放費功夫,何如養個南來雁,沙漠能傳二帝書。”
鴿子一般分為三大類,即觀賞鴿、食用鴿、信鴿。
觀賞鴿是供人賞玩的,據清代光緒時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北京的鴿子,尋常品種有點子、玉翅、鳳頭白、兩頭烏、小灰、皂兒等數十種;較珍貴的品種也有短嘴、白鷺鷥、白烏牛、鐵牛、青毛等好幾十種,真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紀18《慶祝亞洲及太平洋區和平會議》郵票4-2中有一只“鳳頭白”,T.86《兒童畫選》全套郵票中有數不清的觀賞鴿。如觀其形狀,有扇尾鴿。JP.53《國際刑警組織第六十四屆全體大會》(右下圖)郵資圖似一只扇尾鴿的藝術造型。
食用鴿也叫“菜鴿”,比較肥壯。經常會有反映通信題材的攝影作品采用鴿子的形象,但不巧的是,畫面中的不是信鴿,而是肥壯的食用鴿。
信鴿是人類培育訓練而成為專用通信的鴿子。相傳楚漢相爭和張騫、班超出使西域時,就曾利用信鴿來傳遞信息。五代王仁裕著的《開元天寶遺事》中有“飛奴傳書”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之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在國內外,信鴿用之于軍事的事例就有很多了。也許正因為如此,郵票上軍事題材大多有鴿子相伴,尤其是T.143《國防建設———火箭騰飛》第一枚(上圖)朝著太陽群飛的和平鴿,帶著風哨仿佛是受了軍人風采的感染,飛得特別活躍,特別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