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振源談《鄧小平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設計
7月 21日下午 3點 15分,天氣不錯。記者如約來到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制局采訪將于 8月 23日發行的《鄧小平同志誕生 100周年》紀念郵票的設計者呼振源。沒等綠茶泡開,呼振源就迫不及待地跟記者談起了這套郵票的設計過程和設計理念。呵,好家伙,整個采訪在記者首先說完“請您談談這套郵票的設計立意和過程”這句話后,就在呼振源眉飛色舞的講述中持續了近兩個小時。
“當我得知《鄧小平同志誕生 100周年》郵票設計競選開始時,覺得這個題材特別大,對這套郵票的設計心里還真是沒底,可它又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欲罷不能,心里總有個聲音在慫恿我‘參與一下,去試試’,于是我就報名參與競選了。報名之后,什么也沒想,不搞知己知彼,也不管有誰來競爭,更不想能不能中選,只是使出渾身解數、投入所有的激情來搞自己的設計。對我的設計方案中選,確實感到挺意外的,真沒想到。”
“就自己的繪畫水平而言,我不敢畫領袖畫,只有采取照片加電腦制作的方式。我設計的重點在立意,小平同志一生浮沉,一生成就,用什么語言來表現呢?我閱讀了上百萬字的有關小平同志生平的書籍和資料,經反復斟酌,確定了三個基本內容,郵票應分別反映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經歷和風采,我把總設計師定為小型張內容,另外兩枚作為郵票內容。”(呼振源起身,從書柜中拿出他珍藏的設計原稿,對著原稿一一講解。)
“總書記這枚郵票的照片我從國家郵政局和中央文獻出版社鄧小平研究室提供的素材照片中選了一張小平同志 1963年的黑白照片,這張照片顯得小平同志特別的神采奕奕,特別有精神。那背景怎么處理呢?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視察過祖國的大江南北,背景畫個什么水利、梯田啦,顯得太局限,應該有一個能概括中國的典型語言。對了,就是黃河,但你不能用咆哮著的黃河,因為小平同志的照片是黑白照片,背景如果弄一個色調灰暗的,感覺就沒有生機。那怎么修飾黃河呢?用日出的黃河好了,既能寓意中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又能表現出小平同志看到祖國河山那種愉悅的感覺,同時背景的紅黃色調和主圖的黑白色調搭配,感覺畫面很紅火,主題人物在背景的烘托下更突出、更立體了。而中央軍委主席這枚郵票的照片是小平同志身著綠軍裝檢閱部隊,一般而言,背景首先會想到放上飛機大炮、導彈、三軍部隊,這不行,太俗,而且也概括不了;百色起義、創建紅七軍、百團大戰、劉鄧大軍,光飛機大炮怎么概括得了?要注重語言的延伸性,不能太局限,我想到了長城。在古代,長城就是保家衛國、抵御外族侵略的一道城墻,再者,我們還經常將人民解放軍比喻為‘鋼鐵長城’,所以用長城做背景再合適不過了。在色調上,背景的淺綠與主體人物服裝的深綠互相呼應,和諧統一。”
“兩枚郵票,一枚背景是黃河,一枚背景是長城;一個是日出的黃河,一個是藍天下的長城。兩者又大氣又都是祖國的象征,既在統一當中,色彩又有變化。確定下來后,我越想越覺得這個立意好,換任何內容都沒有這兩個語言準確、有深度。”(似乎為了呼應呼振源此時的激動心情,天空突降大雨,大風狂起。記者聽得似乎也激動了起來。)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語言,用特區什么的我感覺太平庸了,況且這種方式在以前發行的郵票中都出現過。我覺得,語言越簡單越能表現出小平同志的偉大,就如同他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句話一樣,樸實而真摯。今年是小平同志誕生一百周年,全國人民都懷念他,想念他,加上小平同志生前也喜歡養花,我想到了花卉,用花卉,就可以表達以上兩層意思。但是如果用鮮花,雖然色彩會特別漂亮,但會奪走主體人物的中心點,所以最終在小型張的下方采用了一個線條很樸素的裝飾花邊。這三枚郵票的形式,我延續了《毛澤東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的設計風格,給郵票加了金框,顯得莊重、高貴。”
“另外還有小版張,我原來設計了兩個方案,一個紅色調的,一個綠色調的,兩枚是分開的,我的方案中選后根據國家局的要求,將兩個小版張合成一個小版張。在設計小版張時,如何既能與三枚郵票的內容相呼應,其邊飾又不奪郵票的光彩?如何在色彩、景物上達到內容和形式上的和諧統一呢?要讓郵票在小版張上‘跳’出來,用什么顏色、什么形式、什么內容?郵票的背景是黃河、長城,小版張的背景用藍天白云?不行,畫面顯得有點露。用珠江?不行,這太局限。再三考量,最后采用的是一片開闊的綠色的山巒。色調上,為了不奪郵票的金框,山巒的上邊是紅漸變,下邊為淺金色,這樣就合適了。”(呼振源連續快速地自問自答令記者覺得兩只耳朵快不夠用了。)
“現在這套郵票快印完了,我去看了印制出來的郵票,說句不謙虛的話,從事郵票設計近二十年了,我真的覺得很滿意。這套郵票從開始設計到最后定稿,前后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時間。為了將郵票設計得盡量完美、盡量到位,在畫面、構思、形式上,我下了一番苦功夫。值得自豪的是,我的設計方案中選之后,兩枚郵票的設計方案幾乎沒有任何改動,就是小型張的照片換了六七次。為了這張照片,我想了很多方案,有全身像、大半身像、頭像的,結果都不是太滿意,最后選了一張小平同志慈祥地坐在沙發上的照片。照片原本的背景是一個書架,我給換了一個紫絨的背景,通過紫色與金邊的對比可使主體人物更突出。其實,不管修改多少次我都愿意,只希望廣大的集郵愛好者拿到這套郵票后不會失望。”
采訪結束了。雨停了,風也止了。可記者的耳邊卻依然回蕩著呼振源滔滔不絕的話語,心里依然有一種熱熱的感覺……
相關鏈接呼振源簡介: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制局高級工藝美術師。祖籍山東蓬萊, 1954年出生于北京, 1975年到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制局從事郵票設計、雕刻工作至今。已設計、雕刻郵票 50余套,主要設計作品有:《北京立交橋》、《朱德同志誕生一百周年》、《漢畫像石》、《科技成果》、《丁丑年》、《己卯年》、《辛巳年》等。《朱德同志誕生 100周年》獲 1986年度最佳郵票獎。 1990年雕刻的《白求恩誕生 100周年》雕刻原版在中外競選中被加拿大政府所選用。 1999年為北京南區郵電局設計中國首套自動化郵票。 2001年為國家稅務總局設計新版“中國印花稅票”。
相關資料鄧小平( 1904~1997),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原名鄧先圣,學名鄧希賢,生于 1904年 8月 22日,四川省廣安縣(今廣安市)協興鄉牌坊村人。
2枚郵票和 1枚小型張的主圖分別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
“中共中央總書記”主圖采用了鄧小平 1963年 7月 5日率中共代表團離首都機場赴莫斯科參加中蘇會談的照片。“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主圖采用的是鄧小平 1981年 9月 19日在河北張家口市檢閱部隊的照片。
郵票主題原地郵局是四川廣安市協興郵政支局( 638555)。“中共中央總書記”郵票主圖原地郵局是北京首都機場郵政支局( 100621)。“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郵票主圖原地郵局是河北張家口市郵政局( 075000)。(摘自《集郵》 2004第 7期 專訪記者:胡小娟)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4-8-6 15:39:14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