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目前郵市里最不風光的可能就是風光郵資片了,行情自是不敢期待,連關心這一板塊的投資者都極為有限,更不用說慘不忍睹的價格了,售價54元的AB兩組最低的市場價格僅僅10元不到,環顧整個市場,折扣幅度最大的既不是編年郵票,也不是編年小型張,甚至連金箔張都算不上,僅有的答案恐怕就是風光郵資片了。
說實話,到現在為止,恐怕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沒弄明白風光郵資片為何會落得如此“凄涼”的下場?如果按照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投資價值規律來分析,風光郵資片斷斷不應該是現在這樣一種結局:發行量上,A組最大的不過嘿禁禁多萬套,少的僅10萬套,B組則幾乎可以歸入“量少郵品”的序列;題材和設計上,誰都清楚,以攝影藝術為底蘊的風光郵資片遠比那些畫出來的景色更真實、更富有感染力,風光題材可謂人見人愛;走勢上,雖然一直沒有突出的表現,但部分強勢品種也曾經露過一回“小臉”,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且人為炒作的跡象在風光郵資片板塊中表現得并不明顯,用平穩來形容風光郵資片的走勢還是比較貼切的。因此,如果從決定投資價值的各方面因素來分析,風光郵資片即使不屬于特別有投資意義和價值的板塊,但也決不至于處于今天的境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風光郵資片無“風光”可言呢?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傳統的“重票輕片”思維的影響。事實上,不光是風光郵資片,包括紀念郵資片、特種郵資片在內的郵資片品種普遍得不到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對它們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郵票、小型張,市場需求比較有限,因此消耗與沉淀狀況有所欠缺;二是B組成為了制約因素。B組的發行量雖然不大,但售價實在過高,在畫面一致的基礎上,B組由于采用國際郵資,因此售價是A組的5倍左右,對于沒有使用需求、僅僅是收藏愛好的人士來說,有了A組就足夠了,B組在量上的優勢也就絲毫得不到體現,并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風光郵資片的形象,使投資者產生了風光郵資片是“圈錢”板塊的惡劣影響,有了這樣的影響,風光郵資片的投資價值自然就得不到更多的認同。
但是,事過境遷,如今的郵市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對待郵資片的問題上也顯然有了一定的改觀,從1997年時紀念郵資片的“黑馬”本色,到去年縮量普資片的異軍突起,再到今年特種郵資片的“枯木逢春”,郵資片在整體依然比較低迷的情況,正艱難而又扎實地逐步走出“泥潭”,而投資者對于郵資片也有了比以往更深的認識,畢竟相對于其他郵品而言,各類郵資片同樣有著自身鮮明的投資特點和優勢,運作適當,同樣也可以為投資者創造財富,同時,隨著逐年發行后品種的逐漸增多,各類郵資片板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了市場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因素,隨著影響力的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自然也就隨之增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整體價格已經到達“絕地”的風光郵資片板塊的投資價值無疑將會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市場和廣大投資者面前,在郵資上調的情形下,其發售價過高的突出問題和消極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而隨著其他郵品價格的逐漸回升,風光郵資片也將相應地上調價格以保持價格體系的規整,加之目前其低價效應相當明顯,市場流通量又比較適宜,適合多層次投資群體的要求,因此可以說風光郵資片正在醞釀“絕地反擊”。
來源:信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