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郵政報;作者:徐冶敏
10月28日至31日,2004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將舉行。國家郵政局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郵票的基礎上,在郵幣會開幕日另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不干膠郵票一套2枚,發行量50萬枚。這是中國郵政首次發行不干膠郵票。
不干膠也稱自粘膠、濕背膠,不干膠郵票背面刷不易干的濕背膠,有別于傳統郵票刷的干背膠,故名。英文self-adhesivestamp直譯“自粘郵票”、“自貼郵票”,發售時多有襯紙,需揭下后再粘貼使用,所以也稱揭貼郵票。不干膠郵票現在已發展為按郵票背面所刷背膠特征劃分的一類郵票的統稱。
不干膠郵票是受使用簡便、應用廣泛的不干膠標簽啟發而發明的。不干膠郵票在印刷機上印制好后,常用專門的磨切模具來打孔磨切,其齒孔多為鋸齒狀,與一般郵票打孔機打出的圓齒孔有較明顯的區別。
據考證,西非國家塞拉里昂于1964年2月10日為紀念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不規則形狀郵票,郵票形狀為塞拉里昂地圖,郵票圖案以非洲地圖為背景,主圖是動物徽志或地球,共14枚。為便于貼用,引入不干膠,以印張形式印制發售,每張30枚。這套郵票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膠郵票。
1964年10月19日,太平洋島國湯如也發行了一套任意不規則形狀郵票8枚,用金屬箔片壓凸而成,形狀為心形和湯加塔布群島輪廓形。集郵家給它們起了一個形象的綽號:“心臟和長筒靴”郵票,是世界上第二套不干膠郵票。
亦有人稱,1963年7月15日,湯加發行了一套圓形郵票,全套13枚,其中6枚普通郵票、6枚航空郵票和1枚航空公事郵票,展現湯加流通硬幣。在發行這套幣形郵票時,湯加初次嘗試采用不干膠,解決了該國地處熱帶雨林,傳統郵票背膠易受潮的難題。這才是世界上首套不干膠郵票。孰是孰非?尚待進一步考證。
隨著郵政自動化設備的發展,不干膠郵票問世數年后被發達國家郵政看中,成為自動、半自動出售郵票的主要形式之一,由獵奇品種轉化為世界范圍的普及品種,郵票形狀隨之回歸矩形。美國在1974年開始發行不干膠郵票之后,接連推出多種不干膠郵票,F今,美國已是世界上發行不干膠郵票最多的國家,1995年后發行的郵票,約有一半是不干膠郵票。1997年5月22日,美國發行“兔寶寶”不干膠郵票,盡管全套僅1枚,卻設計獨特、別出心裁,小本票左邊為9枚不干膠郵票,右邊為類似極限明信片式的不干膠小全張,一舉奪得美國當年暢銷郵票之首的桂冠。2002年1月14日,美國在發行其第十套生肖系列郵票《馬年》郵票的同時,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膠生肖郵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波蘭等國,亦相繼發行過不干膠郵票。到上世紀90年代,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不干膠郵票發行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