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經過猴票短暫的熱鬧之后,一下子又歸于平靜。
業內人士感嘆:從1998年以來,集郵市場一直是不太好。首先的問題是,前期存在泡沫。郵品是一種可以保值,但是在增值方面較為一般的收藏品。這一點早已經有結論,郵品價格的大幅上升通常是對應了通貨膨脹。其次,集郵市場融入了一些不合乎收藏品規律的思維。以前人們認為,郵票既然不是股票,那么實際上沒有風險,現在發現,市場都會修正。央視的新聞報道,1997年一發行市場價就達到400元的香港回歸金箔小型張,現在跌破了50元的面值,只賣20元。第三,管理方面有一些問題。藝術品和印數品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發行規模是受到限制的。所以集郵愛好者總是強調國家郵政,而不是地區郵政發行的郵品。
集郵市場還存在一個漏洞。作為基層的郵政局,獲得郵票并不需要購買,只要按照需要申請就可以了。所以市場中存在比面值低的郵票,多了以后郵政局就低價處理給大戶了。從集郵愛好者的角度理解,這是難以接受的,肯定是降低了集郵品價值的嚴肅性。
有人說,我國集郵愛好者的數量,從1998年的1700萬人,已經下降到了大約200萬人。其實這里面也有一個泡沫的清除問題,1700萬人里有很多是青少年,現在他們的注意力被其他新生事物吸引了,比如這些天的歐洲杯。其實作為一個真正的集郵愛好者來說,集郵市場暫時的疲軟不是壞事情,因為這跟股市規則一樣:逢低介入,以前困擾于價格,現在則有了更多選擇。
作者:沐塵 來源:溫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