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票張的打折問題,是廣大集郵者心中最大的痛,正是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造成集郵隊伍銳減,郵市則是持續低迷多年,中國郵票形象嚴重受損。編年票張之所以一直大范圍,大幅度地打折,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供遠遠大于求,特別是紀特郵票真正進入消耗領域的又是相當有限,這就造成積壓下來的郵票越來越多,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何才能解決這一突出的問題呢?銷毀郵票無疑是一劑良方。廣大集郵者及投資者對1996年的銷毀郵票行動,可能至今還記憶猶新吧。此次銷毀郵票的面值盡管只有一億多元,但出臺時機的把握卻非常到位。當時的郵市正處在穩步上升的階段,社會資金不斷流入市場,對郵票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在這種情況下,銷毀郵票之舉措無疑向市場發出了更加強烈的做多信號,其銷毀郵票數量的多少也就顯得并不那么重要了。正是此次銷毀郵票之舉,對郵市的進一步上揚產生了極大的推動力,促成一輪大高潮,郵票的打折問題也得以解決。
由于資金的相繼撤離以及新郵發行量的大幅增加,郵市開始走上下坡路,且這一走就是多年,郵票打折的問題日益突出。盡管2001年春季出現了難得一見的中級行情,但并沒有從根本上遏制住繼續下滑的市場,反而造成市場頻頻探底,可就是見不到真正的底在何方,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2002年管理層針對這種狀況,又高舉起銷毀郵票的大旗,想借此刺激低迷的市場。雖然本次銷毀郵票的面值達到10億元,但由于離廣大投資者的預期差距較大,且銷毀的對象又主要以郵品為中心,又不是集中銷毀,使得本次銷毀行動在市場上沒有產生積極的反應,顯得平淡無奇,沒有達到救市的基本目的,市場依舊在下降通道中運行,但做空的動能有減弱的趨勢。
在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楊先龍等30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案,要求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堅決杜絕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郵資票品長期深幅打折的問題。據了解,郵票打折問題被作為提案提交全國人大,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此事經媒體廣泛報道后,在廣大集郵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依筆者的愚見,正是此事導致了國家郵政局在今年4月23日發出了《關于封存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和年冊的緊急通知》,此通知對反彈行情的延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6月25日拉開的銷毀郵票行動,對投資者是個莫大的鼓舞,“甲申猴”大版張、“世界杯”小全張及“亞展”加字張等為代表的指標性品種強勁上揚。本次銷毀郵票的面值達到30億元,為庫存郵票的94%,充分顯示了管理層要將打折票消滅的決心,這無疑提升了郵市對資金的吸引力,提升了郵票的投資價值,郵市向好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是,郵市多年來的弱勢不可能通過銷毀郵票在短期內得到解決,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綜合治理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投資者要有足夠的耐心與信心,將郵票的投資價值得以充分挖掘。促成市場產生一輪新的行情,并逐步向反轉演化,續寫市場新的輝煌,這也正是管理層所特別期待的。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作者:周鳳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