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庫令”出臺不久,國家郵政局又于6月7日召開了集中開展對違規經營和服務質量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違規經營行為,又一次不可避免地成為整治重點。無庸置疑,國家郵政局治理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旗幟已經越來越鮮明,措施也越來越強硬。
此時此刻,我們再來回憶3月18日見諸報端的楊先龍等30多位全國十屆人大代表關于解決郵資票品長期深幅打折問題的提案,似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郵票低面值銷售現象已存在十年之久,直到今年才首次以人大代表提案的形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郵人期待之久,可謂望眼欲穿。至此,郵票低面值銷售現象不再只是郵壇老生常談的話題,而成為社會熱點。緊接著,郵市出現的行情走勢及國家郵政局相關政策的出臺、落實,均被認為是對人大代表提案的回應。在這份提案中,有七項根治郵票低面值銷售現象的建議,除了涉及郵政體制改革內容的三個問題外,其余均或多或少有所作為。其中,貫徹落實郵票可以貼包裹的政策及“封庫令”的出臺,都在市場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不少低于面值銷售的郵資票品大踏步向面值回歸,集郵者和郵商的信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復。
盡管有言論稱,在人大代表的提案中,尚有三項擊中要害的建議,未見決策層有風吹草動,也有人認為,一些利好政策落實不力,阻礙了治理低面值銷售郵票的進度。但是,畢竟國家郵政局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面對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的痼疾,郵政企業體制改革也正在進行當中。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的一些政策出臺,都是在為明天做準備。在郵政體制改革的洪流中,諸如低面值銷售郵資票品等“怪現象”,終究會被滌蕩于凈。
據稱,人大代表關于解決郵資票品長期深幅打折的提案,將于今年8月得到有關部門的回復,我們期待這份答卷,期待“國家名片”身譽和身價的回歸。
摘自: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