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的漲漲落落,與我等普通集郵愛好者的關系似乎不大,因為集郵的目的主要還是出于個人愛好,閑暇之時暢游于方寸之間,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性情,會有一種局外人無法體會的享受。當然,若干年后,郵品能夠增值固然很好,但眼下看著自己十多年來精心收集的郵票、小型張等,竟大多步入打折行列,市值嚴重“縮水”,心中難免又急又痛。通過低吸高拋,參與市場運作進行自救,對工薪階層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既沒有那么大的經濟實力,也抽不出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更沒有那么高的操作水平。只得另辟蹊徑,再尋良策,苦思許久,終得“解套”四法。
其一,充分發揮郵票作為郵資憑證的主要功能,對外寄信、寄包裹時,先從所藏郵品中挑選適當面值的郵票加以使用,粗略計算,每年可花費200元左右,長期如此,數額可觀。
其二,步出“多而全”的收藏誤區,專攻特色專題,變普通為神奇,提升郵品價值。將郵票與煙標巧妙組合成“極限煙標”,即郵票與煙標的圖案、名稱、題材及內容完全相同或極為接近,可謂珠聯璧合,相映成趣。
其三,徹底舍棄“只進不出”之舊觀念,除保留所需的郵品外,將復品與多余郵品用于調劑余缺,換回所缺郵品及煙標等其他藏品。
其四,不滿足于單純的收藏觀賞,將自己對收藏的感悟,收藏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對藏品的研究付諸文字,與藏友共享,何樂而不為呢?有時還會有點小驚喜,報社給寄來稿費,恰好也可彌補點“被套”的損失。
摘自:<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