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9蕓《聊齋志異》第三組第五枚(6--5)T《王桂庵》畫面描寫的是王桂庵在一艘船中捧書張望,孟蕓娘在另一艘小船中低頭繡花。畫面取材于《王桂庵》中“王樨字桂庵,大名世家子。適南游。泊舟江岸。臨舟有榜人女繡履其中,風姿韶絕。王窺既久,女若不覺”一段。但郵票畫面中刻畫的是孟蕓娘在繡帕,而非書中描寫的繡履(鞋)。蒲松齡為什么要寫“繡履其中”,而不寫“繡帕其中”?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繡履與孟蕓娘的身份更貼切。因為孟蕓娘是榜人(船工)女,繡生活必需品更能說明其勞動人民的身份。二是繡鞋更能引起男人的注意。因為古時候,女人的腳和鞋充滿著神秘。
蒲松齡之所以對孟蕓娘的身份作如此描寫,主要是為后面的“王神志益馳,以金一錠投之,墮女襟上,女拾棄之”和”“王止而不言......乃曰‘......我家中固有妻在,吳尚書女也’......蕓娘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王*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作鋪墊。表現出勞動人民的高尚情操。
“履”在書中作為道具,容易被人忽略。但作為“國家名片”的郵票,應該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待之。否則,不免讓人遺憾。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看法,歡迎對古代文學作品感興趣的集郵愛好者發表看法,共同對《聊齋志異》14枚小票、3枚小型張進行探討。
作者:鐘汝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