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老伯王仁亮,是郵票投資多頭中的多頭。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老王頭身體健壯,精力過人。若不是文革耽誤,相信現在他肯定是某一尖端行業邊緣學科的大牌專家學者、見面后大家尊稱為王教授的那類人。
后來陰差陽錯,老王闖進了郵票投資領域,摸爬滾打幾十年,在品種選擇上,成長為一級教授級人物。成功的范例有目共睹,筆者也用不著一一列舉了。前不久圈內盛傳老王要一千元玩大奔。筆者聽后直想笑:這老頭兒真乃童心未泯啊,咋想起來玩汽車模型了呢?電話那邊老王忙解釋,哦,筆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王是想若干年后拿縮普換大奔!
筆者聯想起去年玩縮普時認識的一位年輕朋友,記得好象是個大學生吧,當時他花1300元從筆者手里拿走100枚《大羅宮》,臨走丟下一句話:將來一片換輛自行車。筆者當時心想這小伙子想得倒挺實在。時間過了半年多,當時只值一只車鎖錢的《大羅宮》,現在可以換兩個車輪子了。不知道小伙子對《大羅宮》組裝自行車的進度滿意否。
其實郵票本來就該這么玩:以小見大,比的是眼力,比的是耐心。也許有朋友不以為然:“金猴神話”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啦。其實未必。三年前在北京西客站花1毛錢/枚打印黑電子藍電子的朋友中,筆者相信不乏有心人。2001年年底《中比》錯封出來的時候,據說有幾個朋友找遍半個中國大肆搜集,當時大概也就幾元錢吧。前年縮普出籠,王仁亮同志以每枚1元左右的價格,輕輕松松搞了若干包;《大羅宮》發行后,筆者不費吹灰之力,2.50元下方一舉繳獲5000枚,可惜當時賣得太匆匆,不然的話現在有可能換部廣本玩玩呢。
對于眼下的“錯藍箭”,筆者一再提醒自己:走過,路過,千萬別再錯過。
來源:中國集郵在線 作者:劉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