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黃猴說起(李茂長) |
發布日期:2004-3-30 9:5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就在第三輪生肖猴票發行不久,被郵市投資者稱為“黃猴”的、用于贈送預訂全年郵票訂戶的小版張批量流入市場。該小版張上共有4枚郵票,總面值3.2元。最新的市價是46元上下,已是面值的十多倍。而郵市以生肖“猴”新郵為龍頭的行情,還與郵政部門對批量入市“黃猴”進行調查密切相關。筆者認為,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郵票發行部門正在嚴密關注二級市場的運行,同時著力調控郵品流入市場的速度,以造成一種貨源緊缺的市場環境。這對此次行情保持較長時間運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眾所周知,用于贈送的小版張“黃猴”,只有預訂2004年全年郵票的用戶才能獲贈,因此,一般的集郵愛好者不可能有成包的“黃猴”小版張。而“黃猴”批量流入市場,一時引起了市場的恐慌。當時市場傳言甚多,恐慌情緒漫延,暴漲上去的新猴票價格快速跌落。在這樣一種時機,穩定投資者人心,對已經冷落七年之久的郵市信心建立非常重要。正是基于這—點,北京、上海兩大郵市先后出現部分集郵公司回購流入郵市整包帶編號的“黃猴”小版張。于是在網上,連續多天接連不斷出現投資者贊揚郵政部門這—舉措的文章。這些文章主要觀點是認為郵政部門打擊違規措施堅決;落實利市力度大。當然,除了公司回收的—定的“黃猴”小版張外,是否有真正被上級查到違規的“主兒”,至今沒有消息。既然是沒有消息,也就是沒有。這是一個很值得奇怪的事。這也說明集郵公司在郵票營銷謀略上手法已十分老到。
同樣的發行量,只要控制一定的流速,流入郵市中的“量”就不易被人們所覺察。郵市信心不受傷害,資金就會大量流入,價格上揚本就不是問題。從多方面了解到,今年各公司違規放貨的現象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筆者想,那整包整包的小版張并沒有銷毀,最終總是要流入市場的呀。當然,那要在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才流入市場,在郵價漲高的情況下,后放出的郵品也易于被消化。
集郵公司非常了解收藏者和投資者的心理。越緊俏的郵品越想多買,而滯銷的郵品,就一份也不想要。認識到這一點,郵市的運行就盡在掌握之中。郵品流入市場只要是適度偏緊的程度,市場就不會冷落。100位集郵者,發行101份郵品,他們就會不急不慌;但如果發行99份郵品,就可能出現爭先恐后的求購局面。國外個性化郵票的開發也說明這點,加拿大等國完全放開個性化郵票的制作,只要你交上照片,就能制作出帶有你照片的郵票,而且照片制作在郵票上而不是在附票上。正是完全放開,這種個性郵票失去了權威性和神秘感,最終被人們所冷落。反觀我國的個性化郵票,保持了嚴肅性和國家郵票的權威性,市場運作就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
由此,我們相信,醉翁之意不在酒。查“黃猴”僅僅是有關部門為了調控二級市場的一項得力措施。預期,今年的郵市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熱度,原因就是郵票發行部門將操控著二級市場冷熱。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李茂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