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非
稍有郵票市場經歷的人士都知道,市場資金面的寬裕與否直接影響大盤的行進方向。在郵票市場發(fā)展歷程中,每一波行情的產生與結束也都與增量資金的參與和退出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資金已成為市場漲跌的直接原因。前期由“甲申猴”大小版張價格大幅上揚而引發(fā)的反彈行情,對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行情再次呈現整理形態(tài)之際,審視整體市場的資金面情況已顯得相當必要。
由于市場持續(xù)多年的調整,新郵預訂戶呈現連續(xù)大幅下降的趨勢,進而導致市場中的存量資金銳減,使得郵票大面積深幅打折的問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惡性循環(huán)的現象愈演愈烈。每次反彈行情的領頭羊或主流品種都是新品種來主宰市場的運行方向,就是資金極短缺的真實寫照。如何爭取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呢?給新郵預訂戶以更多的投資回報,是不可或缺的極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沒有最基本投資回報的市場,是不會對資金產生吸引力的。
場外資金的充裕只不過為增量資金入場提供了必要條件,真正落到實處還得依賴于投資者對后市的信心。倘若沒有信心作為后盾,再多的場外資金也是枉然。管理層雖然一再發(fā)出穩(wěn)定市場的措施與政策,但其對市場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并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大,雖然其中原因較多,信心不足仍是首當其沖。
雖然近期管理層仍是暖風基調為主,從提高國內掛號資費到允許郵票貼寄包裹,都對市場信心的恢復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一些焦點問題尚未最終給出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將繼續(xù)對投資者心理產生極其微妙的變化,甚至是仍將蒙著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此來看,近期場外資金能否轉化為有效增量資金主要將取決于政策面的何去何從。總的來看,雖然市場的潛在資金相當充裕,但是有效的增量資金卻是很難預測。從根本上而言,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主要還得從管理層對市場的指導思想入手,從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利益為第一出發(fā)點著手,所謂局部的利好仍是難逃治標不治本之嫌。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