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楚
新“猴”票問世后熱熱鬧鬧的市場表現,“非典”和“神五”等強勢品種的登高牛步,以及垃圾編年張的超跌反彈,令一些愛郵者頗為振奮,樂觀派甚至認為,期盼多年的郵票大行情已經呼之欲出了。
郵票行情的性質,往往是回過頭來才能整明白的,但此時對于市場參與者來說往往為時已晚。前瞻性的把握才具有實戰意義。遺憾的是郵票行情的性質,實在難以揣摩,首先判斷標準如何把握?
從表面上看,“非典”郵票和“猴”小版短期內已經大幅度溢價,如果以這兩個熱門品種來判斷郵票行情的話,用“牛氣沖天”來形容并不為過。實則不然。這兩個品種并不具備普遍意義的代表性。
筆者以為,判斷郵票行情性質簡單實用的主要參數有如下兩點。
一,消滅或者基本消滅年票打折。年票打折銷售問題一天不解決,建議各位市場分析人士免開“牛市”尊口。畢竟年票代表了最廣泛的郵票集藏消費群體,這個群體的利益得不到實質性保護,是不可能營造出穩定的、大規模的群眾性購郵活動的。一些朋友想當然地認為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拉高“黃猴”的價格來吊起預訂戶的胃口,這恐怕是一廂情愿,出于拈輕避重、掩蓋矛盾目的所制造出的虛假繁榮只會把事情辦砸。
二,二輪生肖郵票消滅打折,個別量少品種有明顯溢價。生肖郵票的群眾基礎無以倫比。三輪“猴”票的虛火,并不能掩蓋二輪生肖郵票打折12年的尷尬。早期的二輪“猴”和“雞”們,經過這么多年的消耗沉淀,依然打折,社會影響相當惡劣。這個現象說明郵政錯誤的郵票發行與管理政策積重難返,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想邁出實質性全部封庫銷毀這一步。在180萬套的三輪“白猴”以及不知道發行量的“黃猴”的高溢價面前,全部打折的二輪生肖郵票顯得是那么的不和諧,尤其是其中的瓶頸,80萬發行量的“羊”小版目前尚在面值以下,此時奢談什么反轉,奢談什么大行情,純粹屬逗樂子。
在上述兩個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之前,從資金安全角度出發,建議各位把行情當做反彈來處理。
來源:中國集郵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