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普人都說“縮普片片是黃金”,我認為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何以見得?答案其實很簡單:有把片片是黃金的東西說成是垃圾的嗎?“垃圾縮普”,顧名思義——是縮普中的垃圾。
打開目前有關縮普的文章,看看對市場價位徘徊在每片50元左右及其以下價格的縮普,縮普人多通稱為“垃圾縮普”,我認為說得輕點,這是對整個縮普板塊的一個極不負責任的蔑稱(不管你是有意與否),對目前市場價格較低的縮普而言,這種稱謂更是極不公平、極不科學,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站不住腳的,與口口聲聲所說“縮普片片是黃金”的觀點也是自相矛盾的,對整個縮普板塊有百害而無一利;說得重點,這種把占縮普總量90%的品種用“垃圾”來稱謂,這簡直是在暴殄天物!
大家都知道,縮普從2002年的《雪蓮》起至2006年的《城運會》為止共75個品種為一個獨立的板塊,縮普這個空前絕后的超地量的袖珍板塊。從目前的市場價格上來看,縮普75個,卻有90%是屬于低價縮普范疇,這個占縮普總量90%的都是垃圾嗎?如果一個板塊90%都是垃圾,試想一下,想介入的人是否會被嚇跑呢?
目前,除猴白片已經站穩千元外,其余74種縮普片目前皆為地板價,按量價比來看,其前景絕對不可限量!到那時,“縮普片片是黃金”的說法,不,應該改為“縮普片片是白金”!理由有二:一是用黃金來形容縮普這個空前絕后的超地量的袖珍板塊,顯得太普通了;二是縮普是指原為國家局存檔所需而發行的2萬枚“白片”,同圖案的發行量不一的非白片則不在此列,用白金來形容超地量的白片是否更恰當?一個品種價格的高低是暫時的,同樣是2萬的量,從長遠的角度看,價格趨向接近才是硬道理。
想想一個獨特的稀有板塊,隨著2007年縮普的“斷代”,促使其成為一個“空前絕后”的文物板塊,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欣賞這超地量到極至、美麗到極至、題材多多、內容極其豐富、概念包羅萬象的一片片縮普片時,用美若天仙來比喻每一張縮普片恐怕一點都不為過,用丑小鴨假以時日,終會變成一個個白天鵝來比喻也不恰當,本來市場價格低的縮普,就不是什么丑小鴨,而是貨真價實的小天鵝,只是缺乏發現而已,假以時日讓其價值回歸,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解決價格與價值的不對等,小天鵝出落成一群光彩照人、人見人愛的美天鵝,只是時間問題。這有賴于縮普人和想介入縮普的準縮普人,去認識——挖掘——研究——發現——,揭開縮普那迷人的面紗。
我們這樣稱謂“低價縮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