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郵票有絕招 (紅色記憶) |
發布日期:2008-2-25 11: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郵票交易是實物交易,因此,在郵票交易中如何防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郵票造假的歷史幾乎和郵票發行的歷史一樣長。自從1840年世界上出現第一枚郵票起,偽造郵票的活動就幾乎同時開始了,但早期的偽造者主要欺騙對象是郵政當局,而且批量較小。近幾年來隨著郵市的升溫以及印刷技術的提高,郵品造假也向著大批量、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根據郵品作偽手段劃分,假郵品主要有變造票、偽造票和臆造票三種類型。
一、變造票 作偽的主要手段是對真郵品進行各種改造,使其改頭換面,偽裝成緊俏或高檔郵品。由于是使用真郵品做基材,所以往往容易使人放松對它們的警惕,疏忽真品中隱藏的作偽手腳。作偽的形式有 :
1.假齒孔郵票 在郵票齒孔上作文章,往往是在同時發行了細齒與粗齒郵票,或者有齒與無齒郵票,或者同圖案的郵票與小本票等情況下,當兩種郵品價格存在較大差異時,變造者就會在齒孔上做手腳。例如,當無齒郵票價格遠高于有齒郵票時,他們就把真郵票的齒孔剪掉,使其成為無齒郵票。有時候,有些有齒孔的郵票比無齒孔郵票更貴,變造者就給無齒票或小本票無齒孔的兩邊打上齒孔。另外,有的變造者,為了人為搞出變體品,專門在郵票圖案上打出一排齒孔,稱為“錯齒票”,或者把雙連票中間原有的齒孔修補好,使之成為“漏齒票”。
2.假刷色郵票 由于郵票目錄對郵票刷色的敘述不可能非常準確,而人們對郵票刷色的認定,主要憑視覺感受,因此,郵票刷色的標準很難用文字精確表述,辨別起來就比較困難了。“變色”、“漏色”是收集變體郵品者主要的收集品種。變造者使用化學藥品,改變或除去郵票的顏色,人為造成錯色郵品。
3.假水印郵票 郵票上的水印是在制造郵票紙時加式上去的,人們無法使無水印郵票變成有水印郵票,這是用水印紙防偽的重要原因。但是,偽造者有時采取偷梁換柱的辦法,將無水印郵票揭薄,用帶水印的郵票紙從背面進行裱貼,使之成為假水印郵票。
4.假加蓋郵票 加蓋郵票是在郵票上加印若干圖文(一般是文字),用以補充或更改原發行機構、用途、使用地區或面值等。在許多情況下,加蓋票屬應急而為,發行量少,使用時間短,往往比原票珍貴。各類“變體”的加蓋票更是一些集郵者爭購獵奇的寵物。同時,假加蓋票歷來也是偽造票中數量最多、最難識別的一種。假加蓋郵品一般有幾種類型:⑴利用真郵品、真戳記私自加工。⑵利用真郵品,偽造字模、戳記加工。⑶郵品和字模、戳記全是假的。⑷將真的加蓋郵品上的文字或數字局部(甚至某一筆劃)作特殊改變,使其成為“漏字”、“漏筆”或“變異體”。
5.假背膠郵票 不少年代較久的早期郵票,有時會因為保護不當,發生背膠部分或全部脫落。有的僅剩下膠痕。為的使背膠受損的郵票變成完美的“新”郵票,變造者會在這些郵票的背面重新涂上一層新膠。這種假背膠郵票一般比較難辨認,需要有較豐富的經驗才能識別出來。
6.假實寄封 由于實寄封的價值常常高于單枚郵票,所以實寄封偽品便大量出現。假實寄封的主要做偽手段有:⑴使用真郵票(新票)在信封上加蓋假郵戳。⑵使用假郵票,在信封上加蓋真郵戳。例如,將紀念張上的生肖猴“票”撕下貼在信封上,用有郵戳蓋住右下角印的劃角線,偽造成假實寄封。一般作偽所蓋的真郵戳則采取內外勾結,倒撥日期的辦法偽造。⑶將信銷真票貼到信封上,在封上補畫其余的郵戳。⑷采用移花接木的辦法,將一般實寄封上的郵票揭下,換貼上專門找來的郵戳位置適當的信銷票,變造成珍貴的實寄封。用這種辦法將已揭薄的殘信銷票貼到信封上,使之身價倍增,就是作偽者慣用的手法。
二、偽造票 作偽的主要手段是對真郵品進行仿制。偽造票的各項技術要素全是假的,與真品認真對照,就很容易現出原形。國內目前出現的郵資封片小型張贗品,大多是照相制版后使用現代化印刷械大量印刷出來的,從圖案上一般比較難找出破綻,必須從刷色、印刷質量及紙質等方面辨別。這類借助機械仿造、印刷的數量都比較大。
三、臆造票 作偽的主要手段是無中生有、隨意制造。臆造票根本不是合法的國家郵政部門正式發行的郵票,不具有郵資憑證的屬性。“花紙頭”就是臆造票中最典型的代表。由于臆造票在圖案、文字、印刷制作等方面漏洞明顯,具有一定集郵知識或歷史地理知識的集郵者,都較易識破其真面目。即使是缺乏郵識的人,要辨別臆造票也不太難,因為它們是郵票王國的“黑人黑戶”,無籍可考,只要查閱有關的郵票目錄,即可真相大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