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歇夏期以來最受人關注的郵事是什么?無疑就是即將召開的全國集郵聯六大了。那么近期最受人矚目的新郵又是什么呢?無疑還是即將發行的“郵聯六大”小型張和雙連張。不過,雖然同是紀念郵壇盛事的郵品,其市場表現卻可能不盡相同,依筆者之見,“郵聯六大”小型張很難出彩,而作為特供會員的雙連張卻極有可能會成為市場新的熱點。
回顧為前五次郵聯大會所發行的小型張,就設計的角度而言不可謂不精彩,所用的驛使圖、雞鳴驛等反映郵政變遷史的素材都具有相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整體設計效果都堪稱不俗,可是,這些小型張的市場表現卻一直差強人意,其中惟一能讓大家感到欣慰的也就只有“郵聯一大”小型張了,但與同時代所發行的其他小型張相比,該張的增值幅度卻是相當有限的,至今也不過百余元的價位,“二大”、“三大”都只能用表現平平來形容,“四大”、“五大”的市場表現則多少有些不忍卒睹。事實上,這一系列品種在廣大投資者心目中并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從來沒有成為過市場中的熱點,這并不牢固的人氣基礎顯然給即將面市的“郵聯六大”小型張的市場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結合以往的情況我們可以這樣判斷,如果“郵聯六大”小型張的發行量依然是按照近兩年來新郵的發行量作為參照的話,那么它就很難有大的表現機會,也很難成為市場所需要的新熱點,其表現至多與發行量相近的近兩年所發行的其他品種大致持平。
不過,作為特供會員的“郵聯六大”雙連張的市場前景,投資者則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高看一線:首先,“特供”這個詞在廣大郵市投資者心目中無疑具有神話般的印象和效應,因為在大家的記憶中,會員特供郵品幾乎都是以大幅增值的結局收尾的,即使在郵市最低迷的時期,特供郵品也往往能顯現其“化腐朽為神奇”的能量。當然,“特供”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恐怕更多的還在于它意味著發行量會比一般郵品少很多,作為“郵聯六大”特供會員的郵品,大家有理由相信其發行量會比近兩年來所發行的常規新郵要少;其次,自從《奧運》雙連張發行后,在幾年的時間里,這一新穎的形式就再也沒有與廣大集郵愛好者和投資者見過面,此次重新被起用,多少也顯示出郵政主管部門對這一形式所能產生的刺激作用有著較大的期盼。回顧《奧運》雙連張發行后的走勢,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期間相當長的時間里隨著大盤的低迷而沉淪,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市場氛圍的逐漸轉暖,該張也從最低時的30余元開始起步,一直到今年上半年高峰時再度攀上了80元的高位,應該說,這樣的漲幅即使是在這次郵品價格普漲的情況下也是相當可觀的。這種跡象非常耐人尋味,我們可以理解為市場對其投資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發現了長期以來其價格被低估的一面。當然,還有不容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具有長期效應的奧運題材因素。盡管“郵聯六大”雙連張可能并不具有《奧運》雙連張上述的某些優勢,但卻是近年來新發行的第一套雙連張形式的郵品,它的出現,使長期以來大家對該系列斷檔的疑惑得到了消除,也預示著這一系列的規模在今后將日益壯大,逐漸形成氣候,這肯定會對“郵聯六大”雙連張發行后的走勢產生積極的影響。
最后,不可否認,雖然今年歇夏期間的郵市表現要好于往年,但多少還是難以擺脫相對冷清的局面,市場僅靠著《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恭賀新禧》小全張及03年小版中的“三駕馬車”等幾個老熱點來營造一些熱鬧的氣氛,而僅僅依靠這些恐怕是很難堅持較長時間的,所以,在這個歇夏期里市場還是需要一定的新亮點出現,來引領大盤、支撐大盤。盡管郵聯大會系列小型張以往的表現并不出色,但由于事件本身是郵壇的一件大事,郵品又出現在一個缺乏新亮點又急需新亮點的時刻,因此,“郵聯六大”雙連張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和“天時”之利,在這個夏天有所表現,就目前來看,還是能夠讓人有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