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出現(xiàn)了較為可喜的變化,原本價格就高高在上的2003年小版張穩(wěn)步上揚,而2004年小版張中也有了價格超過50元的品種,為市場注人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文房四寶”絹質(zhì)小版張在下探98元之后不僅被資金迅速拉起,而且還創(chuàng)出了166元的新高,“會徽”與“吉祥物”小版張的運行平臺首次共同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的走勢也是可圈可點。郵資封片中也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 仔細觀察2006年以來市場運行的總體格局不難看出,前半段時間主要呈現(xiàn)一種穩(wěn)步上揚的走勢,而后半段時間表現(xiàn)為一種橫盤整理的走勢,也就是說,上半年的市場機會明顯多于下半年,操作風險的高低也是如此。市場主要的運行軌跡展現(xiàn)出了新郵作為市場中心環(huán)節(jié)的獨特魅力,從而再次為投資者指明了前進征程中的主要選擇與操作方向。
在絕大多數(shù)集郵者與投資者的心中,老紀特與JT票一直被看作是市場上的中堅力量,這主要源于老紀特與JT票多年以來給集郵者與投資者所帶來的豐厚回報,其中的喜悅心情溢于言表。但是,自市場拉開了調(diào)整的序幕之后,這種情況就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老紀特與JT票的價值并未在調(diào)整的行情中繼續(xù)得以體現(xiàn);當然,以編年票為首的新郵更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chuàng),這樣的事實我們無法否認,但其中的機會要明顯多于老紀特與JT票,這也同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從2001年與2004年所爆發(fā)的中級行情來看,“奧運”雙連小型張、“君子蘭”小全張、“毛澤東”小版張、“甲申年”大小版張等新郵在行情中扮演了極其關(guān)鍵性的角色,成為資金竭力追逐的對象;而那些老紀特與JT票卻沒有什么明顯的起色。在2006年的行情中,盡管以“梅蘭芳”小型張、“庚中年”郵票等為代表的老票的表現(xiàn)不錯,其價格還創(chuàng)出了上市以來的新高,但是并沒有因此體現(xiàn)出一個非常明顯的整體效應;而以“吉祥物”小版張、“會徽與古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等為代表的新郵在行情中一直是資金重點角逐的目標。
在“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維持強勢的情況下,像“取消農(nóng)業(yè)稅”、“烏蘭夫”、“中非合作論壇”等2006年所發(fā)新郵都給投資者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跡,再次顯示了新郵所展現(xiàn)出來的價值。筆者以為,新郵就是財富源頭的命題也就顯得越來越至關(guān)重要了,投資者應該將更多的目光與資金放在新郵上。
2007年市場行情的開山之作,不就是以“文房四寶”絹質(zhì)小版張、“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法律大會”郵資片、“傅抱石”特種片等為代表的新郵嗎?如果老紀特與JT票的價格出現(xiàn)上揚就是正常的,而一日新郵的價格出現(xiàn)上升就是投初炒作,這種觀念或觀點至今仍牢固地樹立在集郵者與投資者的心中。依筆者愚見,這種觀點應該盡快改變,從而扭轉(zhuǎn)投資者在市場上所處的被動局面,才能更多地把握市場機遇。
新郵與老票相比有三個十分突出的特點:一是貨源的集中度高,便于資金的從中調(diào)控;二是流動性好,進出相當便利,資金的使用率高;三是價格的震蕩幅度大,盤中的機會多,容易聚集市場人氣。依筆者的愚見,目前市場上真正具備這三個特點的老票可能只有“庚申年”票這樣一個品種,這或許是其價格能夠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的惟一動力源頭。筆者以為,投資者只要不購買“庚申年”票,就應該將洞察市場的視角完全轉(zhuǎn)向新郵,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基本要求。筆者以為,老票更適合收藏與欣賞,并不適宜進行投資,這是市場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資金的必然趨勢,它是不以絕大多數(shù)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而日前的市場已經(jīng)處在一個由投資理財意識主導下的市場,新郵也就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其地位的上升是不可阻擋的。
對于新郵的重視程度,郵政部門更是率先垂范,最為突出的一個舉動就是大力宣傳一年一度的新郵預訂工作,盡可能地將新郵的價值深入到每一個集郵者的心中。郵政部門都如此重視新郵價值的挖掘工作,作為集郵者或投資者更應該從中尋找難得一見的機會,而不應該是不屑一顧,甚至是拒絕新郵,那樣只會失去本應該得到的東西;現(xiàn)在如此,將來同樣如此 從2006年以來市場運行的脈絡(luò)來看,新郵的機會要遠遠多于老票,這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會徽”與“吉祥物”小版張、“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十大將”小版票、“洛神賦圖”小版票、“安徒生”不干膠小版張、“網(wǎng)師園”與“鼓浪嶼”小版張、“法律大會”郵資片等品種不僅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男锣],而且成為最為堅決的上升行情的推動者;當然,像“丙戌年”與“丁亥年”大小版張這樣的新郵也使高位追捧的投資者飽受套牢之苦,但這畢竟是極少數(shù),同時它也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想當年,凡是于1997年在高位追進“庚申年”票的投資者,不也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成為套牢者嗎!
對于新郵價值的基本認識,價格的高低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因素“會徽”與“吉祥物”小版張、“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十大將”小版票、“洛神賦圖”小版票、“安徒生”不干膠小版張、“毛澤東”與“青銅器”小版張等新郵在上市之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其價格與其價值基本吻合,甚至是價格低于其價值,“會徽與吉祥物”下干膠小版張、“十大將”小版票、“洛神賦圖”小版票、“青銅器”小版張、“武強年畫”小全張等新郵乃是其中的代表者;而“丙戌年”大小版張之所以一敗涂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上所存在著的嚴重泡沫,在發(fā)行量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內(nèi)戌年”大小版張上市之初的價格高達70元和30元以上,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因為當初“甲申年”大小版張的價格也只有不到40元和20元,其泡沫是顯而易見的。投資者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而去為,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并不是新郵本身的問題,而是投資者自身的問題,不能將此作為拒絕新郵的理由,更不能將新郵說得一無是處。 筆者以為,正確對待新郵的態(tài)度,就是正確對待市場的態(tài)度。進入2007年之后,就在投資者猶豫不決的時候,先是一直處于橫盤狀態(tài)的“文房四寶”絹質(zhì)小版張一躍而起,其價格從85元大幅度上揚至150元,演繹了出人意料的行情;在此背景的刺激之下,“會徽與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的價格也是首次沖破100元大關(guān),“吉祥物”小版張的表現(xiàn)也能令人滿意,彰顯出了新郵的價值。緊接著,似乎被投資者遺忘的“奧運項目”不干膠小版張、“雅典奧運會”小版張、“法律大會”郵資片、“傅抱石”特片等新郵的走勢也同樣喜人;最后則是2003年小版張的價格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并且還出現(xiàn)了若干個價格超過100元的品種,2004年小版張緊隨其后,為市場增添了新的動能。
從多年以來的行情來看,新郵一直都是資金竭力挖掘的對象.具有強烈賺錢效應的品種也往往在該板塊中出現(xiàn)。這不!在投資者的觀望之中,“吉祥物”小版張的運行平臺從70元一步登上90元;“文房四寶”絹質(zhì)小版張更是不甘示弱,價格從98元一路上揚至最高點的166元,為那些敢于在110元附近建倉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它不就已經(jīng)給投資者明確地指明了如何尋找財富的方向嗎!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07-8-1 21:37:45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