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十年之久的中國郵票市場終于在近一年來得到強勢暴發(fā),已經(jīng)在底部徘徊了很久的老紀特票、“文”字票、編號票、JT精品小型張等都出現(xiàn)了十分喜人的漲勢,尤其是被不少集郵新人稱為“老古董”的老紀特票的升幅更是驚人,比如老紀特票中的經(jīng)典品種《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從一年多以前的2萬余元升到了目前的3.7萬多元,為一些對老紀特票癡心不改的郵市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老紀特郵票是指新中國成立以后到“文革”運動開始發(fā)行“文”字郵票為止,其間所發(fā)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的統(tǒng)稱。新中國成立以后,所發(fā)行的老紀念郵票共計494枚、特種郵票511枚。上一世紀五六十年代,盡管那時郵票面值很低,但集郵愛好者卻很少花錢買新郵,紀特郵票主要用以郵政通信,所以人們收集信銷票還是挺容易的。如果按照當時集郵人數(shù)100萬計算,很多郵票的發(fā)行量都在六七百萬甚至上千萬,這在當時的印量雖說是很大的,由于老紀特票大量消耗于通信之中,其新票的實際存世量已不多。等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當眾多的集郵者回過頭來再去尋找老紀特新票時,才發(fā)覺其存世量已少得可憐,即便是全品相的信銷票,有些精品也要踏破鐵鞋才能覓到。而像《梅蘭芳舞臺藝術》、《金魚》、《牡丹》、《蝴蝶》等大套票,則是更難一一收齊,至于一些發(fā)行量僅二至四萬枚的小型張、小全張如今更是成為難得一見的珍郵。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老紀特票本身所固有的優(yōu)勢是很多后發(fā)行的郵票所無法比擬的,老紀特票的含金量為越來越多的郵市投資者所發(fā)現(xiàn),市場上追捧老紀特票的人也與日俱增。雖然許多老紀特票目前漲勢驚人,但還是有部分品種的表現(xiàn)有些不盡人意,與后發(fā)行的一些新郵票相比,其價格還明顯偏低,比如1954年12月30日發(fā)行的發(fā)行量為800萬枚(實際存世量要少許多)的紀30《憲法》的市場價僅為7元。盡管老紀特票幾乎快成歷史文物,但目前確實有不少品種的價格還遠沒到位,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值得廣大郵市投資者去關注。
來源:勞動午報 作者:吳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