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信息網(http://www.cpi.com.cn/) 是由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理司與中國集郵總公司主辦的官方網站,多年來,該網站除了預告新郵發行以及預告集郵總公司各類產品外,同時也設有郵市動態欄目,平時也轉貼一些報刊的評述,但絕大多數都是一些四平八穩不關痛癢的文章,可近期有了可喜的變化,該欄目轉載了《中國集郵報》發表的名為“為何長期解決不好郵票打折的問題?”的署名文章,該文痛斥了郵政的錯誤發行與銷售政策,而中國集郵信息網在這個時期能轉載這樣有份量的文章,難道不是一種變化,一種信號?
為何長期解決不好郵票打折的問題?
中國集郵報 李維伯
中國郵政多年來,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就是解決不了郵票打折的問題,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說復雜真夠復雜了,若說簡單也很簡單。恕我直言,郵票打折最根本問題是十幾年來國家郵政局實行了違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結果,就是只重視經濟利益,置社會利益于不顧。在發行郵票的主導思想上認為電子信息日益發展時代,郵政通信日益減少;因而人為分為通信郵票、普通郵票和集郵郵票、紀特郵票。以為集郵愛好者服務為名,大量發行的收藏品郵票、紀特郵票,完全沒有“郵資憑證”作用了。
實行壟斷發行,發行首日是真正集郵愛好者需要大量郵票制作郵品的時候,但是一枚也不賣你。集郵愛好者特別喜歡的小型張、小版張、大版張既預訂不上,也買不到;發行的首日都送到郵市暴炒去了;再者制成比面值高數倍的豪華郵冊暴利出售。正規郵票不好好發行,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又加發了許多個性化郵票,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問題是郵票的副票比面值還高,還不能隨便買賣一枚或一個版張,只能買豪華包裝的郵折和郵冊。發行的首日封本應是一枚郵票一枚封最為理想,這樣既符合郵資規定,又符合集郵郵品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發行的首日封隨便貼,既不符合郵資,封面圖案與郵票圖案又不完全對應,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很難參加郵展。
郵票是“郵資憑證”的功能,因為郵票反映了古今中外人文、社會和自然諸科學的微行藝術的精華。郵票的功能,首先通過郵路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起到宣傳和教育作用;其次,集郵愛好者看到郵票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通過長期收集、整理、學習和研究后,編輯成一部圖文并茂的專題郵集,通過參展可以對建設和諧的社會文明道德精神起到很好的宣傳和教育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集郵者可以達到怡情益智的效應。
另一方面,由于過去政策宣傳“郵票可以增值”的誤導和市場暴炒經營,出現了一部分投資者。這是中國郵票市場的奇特發展現象,郵票發行首日就高于面值幾倍和幾十倍進行暴炒,古今中外都很少有的。這就是郵票打折的必然結果。這是符合一般市場規律的,有暴炒必然有暴跌。要想不暴跌就得嚴禁暴炒,但是目前還做不到。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郵票發行的錯誤,就是將紀特郵票作為集郵收藏品郵票,不讓進郵政窗口,不能零售。首日壟斷銷售,然后將成打成捆的郵票送進市場進行暴炒。因為郵票發行首日,集郵者需要大量郵票制作郵品郵寄,但是當日一枚郵票也買不到。對集郵者來說過了首日就不太需要了,只好等到了暴跌打折的時候再來買了,但是這個需要量比發行首日需要量要少得多。這就是郵票打折的最根本原因,要解決郵票打折,首先必需徹底解決暴炒,否則,將很難改變現狀。
目前,已經施行了“大規模銷毀郵票”的有力辦法,但也解決不了郵票打折的難題。由于當初發售郵票是為了挾得高額利潤,因而采用壟斷惜售政策,需要郵票的人群買不到,大量的囤積,又把它銷毀,實在太可惜了,不但沒有發揮郵票的功能和作用,而且浪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這個責任應該誰來負呢?這也是由于執行了錯誤的郵票發行政策導致的結果。這個政策得不到徹底改正,郵票打折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人大代表楊先龍提出了許多解決途徑,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全國所有郵政應敞開供應”,也就是回歸郵政窗口自由銷售,恢復紀特郵票的“郵資憑證”的第一位功能。這是最重要的“根”。這個根解決好了,許多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也是解決郵票打折最根本和最簡單的辦法。目前一切不正常問題都迎刃而解,前途還是非常寬廣的。這才是郵政事業的根本任務,衷心希望這個“根”能盡快根深葉茂地正常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