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集郵報》連續報道了國家郵政局2007年新郵預訂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新出臺預訂政策發生的“八個變化”,并且還詳細報道了國家郵政局領導對預訂工作“約法三章”:一是精心組織,開展好新郵預訂工作;二是嚴肅紀律,杜絕違規預訂行為;三是加強管理,做好郵資票品銷售工作。報道說,國家郵政局領導特別強調要嚴肅預訂紀律,要求各級郵政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郵政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紀特郵票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國郵[2004]371號)要求,不得預訂大戶或墊款預訂、攤派職工預訂。各省郵政局要加強對新郵預訂工作的監督檢查,規范業務流程,明確責任,一級管一級,加強郵票預訂款管理工作,杜絕企業墊款預訂等違規行為。接受社會的監督,切實做好預訂戶服務工作。同時,要求各省郵政局要把郵資票品通過集郵業務管理系統納入資金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強化基礎管理,定期對庫存實物、業務賬、財務賬進行稽核,確保賬物相符、賬賬相符,杜絕賬外賬和賬外庫情況發生。要制定集郵品出庫管理辦法和省級郵政局主管局長審批制度。做到集郵品按需開發,出庫手續規范,銷售形成終端消費,銷售款要及時、足額進賬。嚴禁任何利用制作簡易集郵品變相銷售郵票的行為。
這些政策的出臺以及國家郵政局領導對下級的“約法三章”,筆者認為非常好,也非常嚴肅。關鍵是如何抓好落實和認真兌現的問題。這也是對國家郵政局宏觀調控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嚴峻考驗!
讓我們回顧一下2006年初,國家郵政局出臺的各項預訂政策也很好,如:“實名制預訂”、“不準訂大戶”、“不準強迫內部職工攤派預訂”、“零售郵票一律破版成四方連”、“大版票在年中不得流入市場”以及“超過6個月的發行期立即停止銷售,集中上繳銷毀”等措施。但是,這些好的政策在2006年中并沒有得到落實。“預訂實名制”形同虛設,訂大戶現象在各地司空見慣(如珠海吉大郵政局就出現了預訂戶一人預訂30版小版張的現象),一塵投資網上披露的《丙戌年》狗大版(239801B至239893B)百版連號、《武強木版年畫》小全張20盒連號和《全面取消農業稅》大版票等“違規”貨源在二級市場上高價銷售的現象更是屢禁不止;國家郵政局年初承諾的“郵政窗口零售郵票”成了“花架子”,全國的地、縣級城市,85%以上沒有紀特新郵票零售點,有的雖然設了零售點,但是無票可售;承諾的“超過6個月的發行期立即停止銷售,集中上繳銷毀”的政策也沒有兌現,許多地方過了發行期仍然在公開銷售或者變相銷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說明了政策雖好,落實成了大問題。因此,筆者認為,2007年在新郵票預訂、銷售工作中,雖然有好的政策、雖然制定了“約法三章”,但是,關鍵是要抓落實。如何落實?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嚴格全國郵政系統內部管理,加強對“違規”人員和行為的處罰力度。
2.取消國家郵政局對基層郵政部門經營紀特郵票的“折扣”辦法,完全按照面值和售價進行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結算制度,基層郵政部門經營紀特郵票,不得拖欠、坐支國家局的紀特郵票款,必須全額將郵票款額按月(或者季度)上繳國家局;對基層郵政部門實現的利潤,可以由“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結算體系中定期返還。這樣可以從資金上遏制“違規”行為。
3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如工商、公安)制訂紀特新郵票市場經營管理辦法,加強市場監管。對在市場上高于發行面值(或者打折)經營還在6個月的發行期內的新郵票者(無論是個體郵商,還是墓層郵票公司),一律視為“違法”經營,一律嚴格地進行處罰。
4.嚴格兌現“超過6個月的發行期立即停止銷售,集中上繳銷毀”的政策。凡是達到6個月的發行期滿的品種,在二個月之內必須有國家郵政局向社會公布印刷數量、銷毀數量和實際的銷售數量。
5.嚴格禁止預訂“違規”行為,禁止“訂大戶”;同時,要把全國郵政窗口“零售”政策落實到實處,不要“走過場”、擺“花架子”。要在紀特郵票首發日真正實現窗口“零售”,滿足集郵者和社會群眾的需要。
綜上所述,只有真正做到了上述5點,才能使2007年出臺的政策落實到實處,才稱得上是好政策。否則,仍然是紙上談兵。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湯成光 文章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