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了本文的題目,心里不免有些猶豫,確實是第一枚嗎?我收藏了偽滿洲國發行的明信片,溥儀像是雕刻版的,1949年前的中華郵政或地方郵政是否發行過雕刻版明信片?1949年以后中國人民郵政似乎未發行過雕刻版明信片,這可以由歷年的郵票目錄來證明。但地方郵政是否發行過雕刻版明信片呢?因無資料,似乎尚難確定。詢問了一些資深集郵家,他們似乎并無印象。于是只能暫定本文的題目,或許能引出一塊玉來,那時,再來改正本文的題目吧。
如果本文題目經得起檢驗,那么,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您:新中國第一枚雕刻版郵政明信片是由我策劃、設計的。時間要倒退到1992年初,那時,我剛剛策劃了新中國第一枚非郵政雕刻版明信片: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明信片,左側孫中山先生像是凹印的。這枚明信片曾刊登在1992年第1期英文版《中國集郵》(P18頁)。而這枚凹印的孫中山先生像后來被上海市集郵公司制作成“孫中山先生誕生130周年”紀念張,當然不可能是凹印的了。初戰告捷,自然不滿足于“非郵政”的成績,于是瀏覽了當年的郵票發行計劃,出于對無產階級軍事家劉伯承元帥的崇敬,我們選定了劉帥誕生百年作為我們唯一的主攻方向。另一個原因是,凹版雕刻以人像雕刻為最高技術,最能反映雕刻師的水平。有雕刻孫中山像的成功,必定會成功雕刻劉帥像。決心一下,于是兵分兩路:上海印鈔廠工藝美術師趙啟明找材料、定方案,準備雕刻;而我則負責聯系劉帥故鄉的郵政部門。
正巧在《集郵》雜志上見到劉帥故鄉的一則信息,于是立刻同他們聯系,由于是同好,不必過多的解釋,他們就知道由當地郵政部門發行一枚劉帥誕生百年的雕刻版明信片配合郵票的發行將有多大的意義!正是通過開縣教育工會左曉明等人的溝通,開縣郵電局終于同意在一切先期費用由我們承擔的前提下,共同發行“紀念劉伯承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雕刻版明信片。在一切具體細節如明信片的名稱數量、廣告發布、利潤分配等問題取得一致意見后,開縣郵電局為“甲方”和代表《上海商報》“集藏”副刊的我為“乙方”達成協議并加蓋了雙方的公章,時間是1992年8月15日。接著,開縣郵電局給我寄來了委托書,該委托書是經過開縣公證處公證的。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委托書附件“劉伯承同志雕刻版明信片規格說明”中的第7條:“為防止意外,片上文字不加英文”。原來,就是當年1月,成都市郵票公司發行了壬申年明信片,“中國郵政明信片”的英文譯文出現了政治錯誤,因此干脆不注英文,避免麻煩。
在近三個月的時間里,趙啟明在自家的櫊樓上,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和休息天抓緊雕刻。天氣炎熱,即使是赤膊上陣,也不免揮汗如雨,是非常辛苦的。大約9月初,劉帥像的雕刻終于大功告成:在此前已印制好的明信片上,趙啟明將劉帥像凹印合成并寄給了我,我除立即向開縣報告喜訊外,將這第一張紀念明信片貼上建軍60周年軍旗郵票(背貼普無號1分2枚,合本埠明信片郵資)實寄趙啟明,郵戳日期是9月6日。最后還是我收藏了這枚明信片。
所有明信片都是采用逐枚打樣的方式印制的,因為,區區2000枚的量決無可能上機器印刷;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一切,當時對上海印鈔廠是絕對保密的,完全屬于我們的個人行為。而凹版打樣機則是以我等4人集資、以上海美術館某位搞銅版畫創作的人士的名義向上海印鈔廠購買的淘汰的機器。操作人員是趙啟明約請的廠內熱衷集郵的好友,同樣是利用休息時間完成的。打樣同樣非常辛苦,由于凹版印刷的特殊性,往往印成一枚明信片,3、4個人協作也需要4、5分鐘時間!
在我們如約完成總計2000枚的明信片的印制任務時,開縣郵電局負責此項工作的趙遠義來信說,郵品征訂廣告發出后,訂購雕刻版明信片的人極多,肯定是供不應求,希望我們能再趕印1000枚。所以直到我和趙啟明應邀前往開縣出席劉帥郵票首發日的前幾天,這加印的1000枚明信片才印完,只能由我們隨身帶著,如果郵寄,恐怕已趕不上12月4日的首發式了。
那時,開縣郵電局局長吳明榮成了眾多人追逐的對象,這些人中甚至包括開縣的政府、人大、政協的領導,目的就是索要雕刻版明信片。能夠得到一枚雕刻版明信片,實在是在開縣兜得轉的象征。我大哥在萬縣軍分區的戰友、吳明榮的岳丈大人被逼急了,只好來找我“商量”,我只好將未編號的“贈送片”勻他2枚救急。開縣的唐副縣長追吳明榮不著,也找來我們的住處。而有編號的雕刻版明信片總共只給了(按定價付款)上海方面100枚,攤到每個人頭上,僅有數枚而已。發行當天,郵電局的門口,一枚定價5.5元的雕刻版明信片賣到30元!瘋狂的雕刻版明信片!據開縣郵電局解紹,參加劉帥百年誕辰及郵票首發式的劉帥長子劉太行對明信片上雕刻的劉帥像非常欣賞,通過秘書向郵電局索要明信片,也不能完全滿足。雕刻版明信片在開縣并未公開出售,僅提供給為數不多的集郵會員每人1枚。據告,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開縣郵電局以定價出售過少量的雕刻版明信片,但要搭售100多元的郵品。
我和趙啟明在回上海之前,曾經岳陽、長沙到韶山,和當地郵政部門聯系制作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的雕刻版郵品。次年的12月26日,韶山郵電局發行雕刻版紀念封和雕刻版明信片各1種。明信片的印量是8000枚,紀念封未印編號,數量不得而知。但這已是韶山郵電局和上海印鈔廠之間的業務關系了,不過,雕刻者仍是趙啟明。
此事已過去整整10年了,當年種種保密的事情,如今公之于眾已不成問題。這枚雕刻版明信片猶如浩瀚郵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平息。而作為這枚明信片的策劃者、設計者,心中仍保存著當年的興奮和喜悅,這畢竟是新中國第一枚雕刻版郵政明信片啊!
中國集郵報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10-20 22:50:00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