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票為何越來越俏? 高達
進入6月,市場傳來新消息,已經在2050元高位的“庚申猴”,由于有新的買盤以2080元價格介入,市場價躥至2100元附近,較之年初的1600元,又有將近1/3的漲幅。按常規,郵票上到高位,風險也成倍加大。在此階段,別說價格上行,能穩固就已相當不易。“庚申猴”卻反其道而行之,置大市整體行疲軟的背景而不顧,一花獨放,從而為郵市投資的上升通道,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不僅如此,其它老票也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其中44年前問世的“梅蘭芳”小型張,三兩個月不留意,市價已悄然漲到38000元以上,而1997郵市高峰時,其最高價也沒有突破過30000元。小本票龍頭品種“咕咚”,4月下旬的市場收購價是850元,到上周末,這個價格已上調到1000元,增幅接近20%,按這個發展勢頭,突破其1997年的價格高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新JT郵票中的小型張之王——“從小愛科學”,市場一直缺貨,其收購價也從4800元一步步上調,一直到現在的5500元附近。它的售價也已經基本與1997年最高價格持平。“文”票中的“毛主席詩詞”,歷史高價10500元,現在也上行至9500元;左右,兩者之間,僅一步之遙。
有相當一段時間,炒新是市場主旋律。不管題材,不管版式,不管設計,也不問發行量,只要與“新”字沾一點邊,管它三七二+一,先炒起來再說。而老票,由如路邊的野花,雖也燦爛開放,但市場忙忙碌碌的炒手們看也沒有時間去看一眼。老票是與集郵大眾的利益連在一起的,老票遭貶,集郵者心里難受,自然也生出遠離市場的抵觸情緒。而集郵者不參與,市場如無魚之水,缺乏人氣,缺乏活力,自然不再有生命的鮮活。只有老票動起來了,集郵者的心才會動起來,這市場也會隨之出現讓人欣喜的新局面。
老票為何越來越俏?原因主要在兩方面——
其一:老票“量”的格局,隨時光推移,不斷發生新變化。何為“格局”?供與需矛盾的結構。郵票是一次性印刷的郵資憑證,除前期少量“再版”外,新中國郵票均是一“印”定終身。老票發行量本身就不大,加上郵政通信消耗,真正落入集郵者郵冊的,數量并不多。而這一部分沉淀,又只有進,沒有出,因此其流向市場的量逐年遞減;另一方面,隨越來越多的集郵新人介入,以及制作各種郵票禮品冊需要,老票的需求量,也在呈逐步放大的形態。解決日益加大的供與需矛盾,只有依靠價格杠桿來平衡。
其二,老票的收藏價值,正得到市場的重新評估。1997年至2006年這10年,老票在市場經過了膨脹、萎縮、復位這3個特殊階段。在這3個階段中,老票本身的價值并沒有什么變化,變化的只是參與者的眼光與心態。1997年的高估是一種盲目,帶有很大的炒作成份。2001年的低評也是一種盲目,是對集郵前景的無序悲觀;近期參與者恢復常態,對老票收藏價值再度客觀評估,這種認識,才是老票價值的真實反映。
想想也是,不少解放初期的老煙標,在市場都開出近干元的高價,而發行量只有數百萬枚的郵票,如特8“經濟建設”(發行量350萬枚),問世52年,市場價還只在10元左右。無論從哪個角度,這似乎不應該。
老票該漲!老票該俏!
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