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票悄然上揚 新票開春遇冷 吳榮先 |
發布日期:2006-4-6 18:5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老票悄然上揚 新票開春遇冷 吳榮先 (收藏拍賣導報2006年4月6日報道)近日,打折票成為熱門,而精品老票早已悄然抬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炒新族日益減少,成交量急劇萎縮,網上對于熱炒的新品報價越報越低。不少有識之士呼吁,盡快改變習慣思維,還郵票價格體系本來面目,即投資者要將投資的重點從跟風新郵炒短線,轉變到投資打折票、老票品上。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與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楊先龍提交有關郵票打折議案后,國家郵政局采取銷毀庫存郵票與公布已過銷售期的新郵發行量的舉措有很大關系。 老票精品的風向標莫過于“金猴”與“梅蘭芳”,短短幾個月,T46《庚申年》郵票就從1250元躍升到1900元,紀94M “梅蘭芳”小型張則從最低1.6萬元躍升到3.5萬元。而1974年至1982年大全由2.2萬元升至2.25萬元,編號票大全由3180元升至3380元,“文”票大全由3.7萬元升至3.8萬元。 《奔馬》、《山茶花》、《齊白石》小型張由1200元、680元、650元升至1250元、700元、670元,《遼代彩塑》、《西廂記》、《仕女圖》小型張由80元、270元、340元升至90元、280元、350元,紀86M“世乒賽”小全張由2400元升至2700元。在它們的帶動下,老紀特、“文”編號、早期JT票、年冊平均漲幅與2005年初相比超過20%至30%。 打折票更是整體上揚,80分已漲到0.69元,逼近9折,屬于接近面值速度最快的品種;8元小型張從3元漲到5.2元,漲幅近7成,金箔張從27元提高到33.5元。投資打折票不像投資精品老郵,動輒數萬元,小戶幾百元幾千元都可以,成為最無風險、受益率最高的品種。因此,3月下旬以來,打折票成為市場上最熱門、最堅挺的郵品。網上的自助報價從以往的幾天報一回,到現在的天天報價,大有取代正流行的炒新報價。 按照郵票等藝術品的價值規律,越是存世量小,越是藝術價值高,越是追求者多的藝術品,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值。而近8年來,郵市的炒新打亂了原有的公認的價格體系,一個面值只有16元的2006年“生肖狗”大版,居然還沒達到發行前的期貨價,就能炒到80元即高于面值5倍的價格,比12年前發行的“生肖狗”版的價還要高,更離譜的是,2005年發行的“奧運會徽”版票竟然被炒到190元的天價,這是違背價值規律的極不正常的現象。 炒新的原因是壟斷貨源的少數人蓄意拉套,造成貨源緊缺的假象,蒙蔽一部分投資者,等到一定時候,突然大量放貨,使行情急跌,迅速套牢跟風者。至3月底,“生肖狗”大版跌至33元,“會徽”100元左右,套牢族基本上沒有解套的希望。 炒新、跟風、套牢的惡性循環模式,使集郵投資者一批批離開郵市,所謂的京滬郵市炒區最多時不過幾百人,大部分是做流水、搞投機。而2006年以來,新郵發行量的不確定,使投機者不得不有所顧忌,不再輕易跟風,2006年的幾款炒作新品也就不可避免地日趨下跌。 對于長線投資者和集郵者,精品老票才是真正所愛,才具有國際交易價值,他們決不會跟風炒新,而是盯住那些收益穩定,風險低中高檔的郵品。另一方面,精品老票在高檔禮品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盡管禮品冊具有豪華的外表,有與郵品風馬牛不相關的紅木、玉器等物品,但最能打動受禮方的,仍是那些人見人愛的老票,高檔小型張等。可以說,如今老票的穩定漲幅,得益于國際郵壇的需求,得益于集郵者的追求和禮品市場的需求,不得人心的炒新已經走到窮途末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