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問世的“丙戌狗”郵票,除傳統大版、套版張和贈送版外,另有一款內置10套郵票、面值8元的小本票。這是三輪生肖小本票的第3款,也是生肖小本票系列的第14款。生肖小本票在市場曾有過呼風喚雨的突出表現,其中佼佼者“乙酉雞”,高時曾喊價千元,現在回落,仍有140元的高價。隨新品“丙戌狗”閃亮推出。此時,有郵人不禁問道:小本票能否在2006年翻身?
在新中國郵票發史上,小本票發行是個特殊現象,它兩起兩落,前后經歷了兩個發行階段。第一階段的小本票,始于1980年,龍頭品種為SB1“童話《咕咚》”;止于1991年,品種是SB18“辛未年”。集郵大眾對小本票的認可,伴隨“白暨豚”、“天鵝”等品種陸續問世,也經歷了疑惑、觀望、參與、認可、熱衷等5個階段。到1991年末小本票停發時,集郵大眾對小本票的關注,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
深受參與各方喜愛的小本票為什么會遭遇停發的命運?當時決策層給出的理由是,印制流程過于復雜,F在看來,這雖然是一個能說得過去的理由,但絕對不是停發小本票的真正理由。真正理由何在?以事實說話:1992年起,決策層開始采取“擴大發行量”新政策,當年套票發行量最高的是“青山石雕”,為4958.7萬,最低的是“中日邦交”,為2556.7萬。1993年,郵票發行量繼續擴大,“癸酉雞”高達2.50625億,單枚套票“八屆人大”也達到1.940675億,而套票中的“圍棋”,發行量更達到5656.25萬。在郵票印刷廠家加班加點都難以完成任務的情況下,還能抽出時間關照“印制流程過于復雜”的小本票嗎?小本票停發,是實施“擴大發行量”新政策的必然結果。
同樣,2000年SB19“小鯉魚跳龍門”一躍出水,小本票死而復生,也不是“集郵大眾強烈呼吁”的結果。還是以事實說話:1999年開始,由于郵市日復一日向淡,行情日復一日下跌,決策層不得不被迫采取“發行量遞減”政策,當年套票最高發行量為2827.5萬,小型張最高發行量為2597.35萬,與前一年的3454.3萬、3198.8萬相比,有18%以上的降幅。到2000年,這個數字又分別下降至2120.8萬和2145.6萬。發行量降低,集郵經營的收入自然也隨之減少,決策層靈機一動,又打起小本票念頭。事隔8年,小本票再度出山,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滿足集郵大眾需求”,但其真正目的是集郵經營收入的“堤外損失堤內補”的新方式。
從市場角度看,小本票有良好的廣泛的群眾基礎。前期18個品種,有兩點可圈可點:一、題材豐富,其中11個為生肖題材,2個寓言題材,3個動物題材,另外2個分別是文物題材和展覽題材;二、發行量適中,其中最低的“童話《咕咚》”只有10萬,比同期“齊白石”小型張還低15萬!靶廖囱颉彪m然高達272.22萬,但與同期“杜鵑花”小型張相比,也只有它的1/4。小本票為集郵大眾所認同,也基于這兩點。
小本票的輝煌得益于一位劉姓郵商。1993年,他率先在郵市將“童話《咕咚》”以“沉睡的黑馬”向市場鼓吹。后來又以“萬元不是夢”為口號,推出了后續品種“白暨豚”!鞍佐唠唷币蚍饷嬗5款不同圖案,組合在一起可拼為大全張。憑借這引人之處,“白暨豚” 1995年起步于郵市冰河期,到1997年郵市高峰時已經從12元左右沖高到600元以上。直到今天,它的價格,仍高高在90元以上。
自2000年SB19 “小鯉魚跳龍門”始,至2006年SB30"丙戌狗”止,第二階段小本票先后推出了12個品種,涉及的題材,包括寓言、世界遺產、生肖、航天以及民間傳說等諸方面。此外,普票也有“中國鳥”問世。它們的表現如何呢?自然是不容樂觀的。其中表現略好些的是“載人航天”和“小鯉魚跳龍門”,目前市價分別為9元和6.5元;兩款生肖小本票“甲申猴”和“乙酉雞”以及“中國鳥”,市價均不足面值的80%;其他如“柳毅傳書”、“董永與七仙女”、“安徒生童話”等,都只在售價6折左右浮動。這種狀態,有它消極的一面,也有它積極的一面。消極,是指它們過低的價格,套住了一大批參與者,也深深傷害了集郵者的心。而也正是因為其價格過低,為市場騰出了更大的上升空間,只要行情略略啟動,它就會為參與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這種經濟效益,又會促進激起更多的參與熱情,從而推動小本票的強勢“雄起”。
民間有“旺財”別稱的生肖狗,始終被寓意為“旺財送福,福財雙至”。一些郵人也希望方頭大耳的“丙戌狗”,能為沉寂已久的郵市,能為壓抑太久的小本票帶來福音。(信息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張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