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訂和零售并舉”關鍵是看落實 萬國
令人關注的2006年紀特郵票銷售辦法新鮮出爐,最主要的就是由2005年的“預訂為主,零售為輔”改為“預訂和零售并舉”。
萬國評點:將新郵零售與新郵預訂相提并論,提高到同一高度,一個水平兩條平行線,一方面是發售方順應潮流,順應民心,對人們多年來希望新郵敞開零售呼吁的一種回應;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是發售方使郵票的功能與價值重新回歸本真所做的一種姿態和努力。
對于集郵者而言,新郵預訂無疑是老生常談了,盡管時常遭人詬病,但經過10多年的全額預訂,業已形成了自己一套獨有的方法和規律,每年雖然有些細微的變化,但都無關痛癢和大局,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
2005年的紀特郵票銷售是“預訂為主,零售為輔”,我們已經無奈地領教過。新郵零售姍姍來遲,4月中旬在集郵柜臺才見到有新郵零售,以中國集郵總公司提供的郵票四方連或票與小版張按4比1的比例形式銷售為主,后來又見有小版票(4套以下的單版式小版票)零售,隨著下半年新郵減量,在集郵柜臺零售的新郵又重新斷檔,零售為輔的政策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夭折了。事實上,2005年的新郵零售政策就是新郵緊俏了,零售票就不見了;新郵打折了,零售票又出現了。
據悉,“2006年郵票發行期為6個月,發行期結束后郵政向社會公布郵票發行的數量和銷毀數量”。“2006年要加大營業窗口的零售數量,把預訂以外的其他多樣化需求全部在零售方式里消化……”這些政策和舉措無疑是積極的,也是可行的。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該靠誰來監督?所以,“預訂與零售并舉”之策,最關鍵的是要看政策的執行與落實。2006年,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