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今秋,應是收獲的季節,但不斷下滑的郵市給郵人帶來的是傷心和無奈。近年來,收藏品市場格局的多元化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已有一些郵迷遠離了郵市,開始忙綠著收藏古玩、奇石、字畫、連環畫還有電影宣傳畫等等,但郵市一直頑強地、默默地構筑著底部。
今年發行的重大題材郵票,抗戰勝利、早期將領、臺灣古跡等郵票都深幅打折,這激怒了廣大郵人;郵票不能作為郵資憑證在通信渠道正常使用,讓郵人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感到奇怪。國家郵政部門在2005年沒給廣大郵人帶來驚喜,郵政部分管理部門的人事變動,似乎告訴我們郵政部門正焦急地期待改革,讓更有活力更有朝氣的同志來管理郵資票品這一塊郵政的黃金寶地。
網絡郵幣的形成,包括網友論壇形成多元化的討論格局告訴我們,郵市不僅僅是柜臺交易。郵市里有人失望有人悲觀甚至有人想沖出去,但在網上交易頻道,新的集郵者正準備加盟和注冊。我觀察,這些新人不乏白領人士甚至在校大學生。郵市雖有冷,局部也有熱。近期就有一個20分郵票行情的預演,雖不那么火暴但也熱鬧。
國慶假日,當我漫步在長江邊時意外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它來自上海,這是今年,我第一次接到一名上海郵票經營大戶的電話,這個電話強調的就是;收票!收票!我在想,這個電話給我第一感覺,就是郵市在沉默一年的后兩個月,可能有一波較強的反彈行情?這是不是一個信號的開始?回家后一上網,哇!郵人挺多。一些郵票網站論壇,說什么的都有,但在某網站的交易頻道出現了大手筆的收購帖。
郵市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說。雖然郵人不再相信郵市周期論,更不相信郵市有秋季豐收的果實了,但郵市價值規律還存在。我們希望能看到郵市筑底,我們要在低迷郵市播下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