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郵卡專版 > 正文
         
        新中國郵市史話
        發布日期:2005-10-9 13:2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新中國郵市史話(一)


          第一篇 五十年代的郵票市場(1949年-1966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國伊始,百廢待興,新中國的郵票市場在舊社會郵票市場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以1955年初中國集郵公司的建立為標志,此前的郵票市場主體仍是以解放前開業的個體郵商為主,以散見于全國各大城市郵局里的集郵臺為輔的格局;此后的郵票市場主體則漸漸演變為以國營中國集郵公司及其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分支機構一統天下的新格局。

          第一章 建國初期的郵票市場(1949年-1956年)

          建國初期,由于長期的戰亂剛剛結束,新舊兩種社會制度更替,加上曾經十分活躍的集郵團體紛紛解散,絕大多數郵刊也隨之停辦,知名集郵家和郵商大都銷聲匿跡,或者遷居港臺,集郵活動暫時陷于停頓,集郵者失去了彼此聯系的紐帶,因此,郵票市場一度出現蕭條冷落的局面,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1950年7月的《京聯郵訊》在報道京津郵市近況時指出:“現因銀根緊縮,百貨滯銷,郵市實銷不暢。至于各家門市,生意亦殊平平。天津情況似較京地為佳,但亦乏蓬勃活躍景況。”1951年4月的《近代郵刊》也詳細記述了當時郵市、郵刊、郵商和郵人的心態:“《近代郵刊》往年每月最高之銷數為1600份,上海解放后縮至200份左右。其原因,一為戰事關系,集郵者星散;二為一部分集郵者生活轉變未能顧及集郵;三為當時各郵區分別發行郵票,種類繁多,面值又高,一般購買力不及,因無力繼續集郵,故對集郵刊物高精亦不訂閱;四為沒有新進集郵者增加;五為原有集郵者一部分發生疑慮,不知人民政府將來是否提倡集郵,因而存觀望的心理而停止,甚或將其以前所存郵票,悉數售出。國內郵市,因此供過于求遠甚,郵票價值慘跌,影響一般集郵購藏郵票之心理極大。”

          然而,集郵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一刻也離不開交流。這一時期郵票市場的結構特點是兩種所有制形式并存,以舊社會留存下來的個體郵商所經營的郵社為主,以中國國際書店和國營郵局所屬集郵臺為輔,郵票市場規模很小,結構簡單,郵票市場各主體之間基本上是各自為政,互無往來,所服務的范圍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里。

          新政權甫建之初,集郵活動在歷史嬗變的特定條件下,不可避免地出現暫時停滯。但是隨著新舊體制的平穩過渡和國民經濟的逐步恢復,特別是在當時國家郵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籌措新郵發行,設立銷售渠道,團結個體郵商,支持集郵活動,郵票市場很快由停滯走向復蘇。

          首先,在組織建制上,成立開展全國郵政業務的領導機構。1949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政府任命朱學范為郵電部部長。是年11月1日,郵電部宣布正式成立。1950年1月1日,郵電部郵政總局(該局前身為華北郵政總局)成立,蘇幼農任第一任局長。郵政總局全面負責新中國郵票的設計和發行工作,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郵政事業和集郵事業從此步入正軌。

          其次,當時的國家郵政主管部門,先是華北郵電總局(1949年6月5日改為華北郵政總局),后是郵電部郵政總局,都非常重視發展集郵業務,使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武漢等城市郵局的集郵臺得以迅速恢復對外營業。集郵臺由各地郵局設立并管理,專門出售解放區郵票和新中國剛發行的紀特郵票,它是新中國國營集郵企業的雛形。小小的集郵臺,成為聯系國家郵政主管部門與廣大集郵愛好者的紐帶和橋梁,在中國集郵公司成立之前,各地集郵臺為發展新中國的集郵事業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第三,國家郵政主管部門對解放前開業的私營郵社和郵商采取保留和扶持的寬松政策,使不少原本關門歇業的私營郵社很快又恢復了集郵業務,為郵票市場增添了不少活力。

          第四,國家郵政主管部門通過答復集郵者的來信,明確表示集郵是正當的文娛活動,人民政府是提倡集郵的;并且通過各地的民間郵刊發布新郵票發行的消息。

          由此可見,國家郵政主管部門用實際行動表明新政權是提倡集郵的,對當時集郵界盛傳的各種錯誤認識進行撥亂反正。


        新中國郵市史話(二)


        一、郵票市場主體之一——集郵臺

          建國初期的集郵臺,相當于現在設在某些郵局里的集郵專柜,是專門為集郵者提供集郵郵票的機構,經營規模很小,營業人員較少,可供集郵者選購的品種亦不多,當然,這種狀況與當時的集郵者人數和集郵業務量也是相對應的。即使如此,集郵臺并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哈爾濱、長沙等少數幾個大中城市的郵局設立了專門的集郵臺。

          北京集郵臺的前身是國民黨交通部郵政總局所屬北平郵政管理局于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初設立的集郵臺,由會計股領導,主要負責人是王鳴岐先生,地址在北平市前門內公安街北平郵政管理局辦公樓內,先是在二樓營業,后搬至樓下營業廳北端營業。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布命令,派華北郵電總局副局長成安玉為軍代表,組成60余人的北平郵局接管組,進駐北平郵政管理局。接管郵局之后,原有工作人員全部留用,集郵臺也繼續營業,并未中斷,只是立即停售中華郵政郵票,改售華北人民郵政郵票。

          北平郵政管理局集郵臺營業之初,由于票品種類較少,未編印售品目錄。2月10日起開始出售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發行的毛主席像郵票。3月8日,開始出售華北郵電總局發行的石家莊版沖鋒圖和生產圖郵票及京華印書局加蓋的華北“改作×元”郵票。以后相繼出售華北“暫作×元”郵票、荷澤加蓋的改值郵票以及天津加蓋的匯兌印紙改值暫作郵票等。4月7日起,禽中正式印發售票目錄,并辦理缺票登記業務。

          1949年5月20日,集郵臺發出通知,預訂華北郵電總局發行的《郵票匯集》,該郵票匯集包括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和華北區郵票,其中未在北平郵局出售過的郵票有9種。該《郵票匯集》的供應量是100冊,采取預交款辦法,每冊售價10萬元舊人民幣(折合人民幣10元),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昂貴的郵品了。

          為滿足集郵者的需要和提高集郵者的集郵興趣,華北郵電(政)總局在發行“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紀念郵票之前,還由集郵臺發出通知,預訂郵票得可預購“五一節”四方連中縫無齒四周有齒郵票和“七一”無齒票。

          具體情況如下:在發行“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郵票前,集郵臺曾前后發過兩次通知:第一次通知,預約該票有齒、無齒兩組(10種)為一套,售舊人民幣600元。每人可預約5-1000套。第二次通知,提出凡預約4全套者,可搭配四周打孔中縫無齒孔的四方連一套。在發行“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紀念郵票前,集郵臺1949年6月16日發出通知,為優待預約者起見,凡在預約期內定購之票,可指定要不打齒孔者。郵票正式發行時,集郵臺窗口只出售有齒孔七種。

          與此同時,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各解放區發行的郵票都曾陸續在這里出售,當然以“華北人民郵政”發行的郵票最齊全,其它有東北、南京、上海、武漢、廣州、西南各地解放紀念郵票,延安寶塔山郵票,以及新疆伊、阿、塔三區郵票等都曾在這里出售。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平改名為北京,北平集郵臺更名為北京郵政管理局集郵臺。郵電部郵政總局于1950年2月10日開始發行天安門圖全國通用的普通郵票。5月5日郵政總局通令全國:自7月1日起停售各解放區自行印制、自行加蓋的郵票,9月1日停止使用。通令還要求,除東北和新疆兩地外,凡各解放區自印的、非人民幣面值的郵票,無論在普通售票窗口和集郵售票窗口(即各地集郵臺)均不得繼續出售。北京的集郵臺開始出售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各類郵票。

          1955年1月,中國集郵公司成立前夕,北京郵政管理局集郵臺宣告撤銷。此后,集郵郵票統一由中國集郵公司出售。

          天津集郵臺的前身是國民黨交通部郵政總局所屬河北郵政管理局設立的集郵臺,開業時間大約是抗戰勝利后的1947年11月,它附設在天津東站郵局內,由河北郵政管理局出納科票款股負責,主要經辦人是徐家麟、馬光祖、柴以令等,窗口售票為劉金鐘。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集郵臺于5月1日重新營業,仍由原來人員負責。初營業時,售賣華北阜平版毛主席像、匯兌印紙天津加蓋和華東解放區在天津印制的郵政運輸圖、淮海戰役勝利紀念、“二七”建郵等幾種郵票。因為后三種郵票系華東郵政管理局委托天津郵局在天津印制并代墊費用。徐家麟等人特與有關方面協商,直接從印制這些郵票的中國印刷廠領取了一批無齒票和有齒票,交集郵臺出售,增加集郵郵票的供應品種。

          為了盡量滿足集郵者對集郵的多樣化需求,天津集郵臺除出售華北郵電總局發行的華北區郵票外,還試行與各大行政區郵電管理局進行交換,以增加新的郵票品種。為此,特派專人赴滬,帶去華北“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郵票有齒、無齒各2500套,換回了“南京上海解放紀念”郵票580多套,交集郵臺出售。并與華中、西南、西北、東北、旅大等區建立了聯系,通過互換得到了大量的其它解放區的郵票。一時間集郵臺出售的品種較齊全,幾乎每隔三兩天就有新郵票上柜銷售,因而每天都吸引了許多集郵者前往選購,營業很是興旺。

        1955年1月,中國集郵公司成立前夕,北京郵政管理局集郵臺和天津郵局集郵臺宣告撤銷,全國其它城市的幾個集郵臺也相繼退出歷史舞臺。此后,集郵郵票統一由中國集郵公司出售。

          小集郵臺的出現,對于建國初期的集郵事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一方面延續了集郵者在解放前后的集郵活動,使之不至于中斷,另一方面也完成了集郵者在收集范圍上的轉換,即促使集郵者開始注重收集解放區郵票和新中國郵票。因此它是當時規模很小的郵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舊集郵體制交替的一種過渡形式,也是后來國營集郵企業的雛形。

        來源:中郵網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紅色藏品走俏十月長沙 下一篇:港澳深書畫收藏投資策略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 9月8日磁卡行情報價(

        最新資訊

        ·金價反彈餡餅還是陷阱?理財師:近期具
        ·9月25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地球上最為奇特的動物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幾道坎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幾道坎 
        ·夢幻島酒店告訴你什么才叫奢華
        ·明星股民踩中雷曼地雷 李嘉欣虧掉一個
        ·4300年的英國“巨石陣”之謎被破解(圖
        ·秀美迷人靚妹妹
        ·極致美女林娜 [13P] 

        經典美圖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百年成妖, 售樓小姐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