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女”郵票新解 吳榮先
大足石刻郵品,已經發行過兩次,一次是YP7四川風光第四枚“大足石刻”(1989年4月28日發行),一次是普24中國石窟藝術第四枚“養雞女”(1988年8月10日發行)。2002年6月,4枚加1枚小型張的2002-13大足石刻專題郵票發行。
“養雞女”取材于大足石刻的寶頂山大佛灣南宋時期的造像,較權威的解釋,如人民郵電出版社的《新中國郵票分類簡說》:“它著意刻畫了一位善良美麗的養雞女放雞出籠瞬間的動人情景……是中國雕塑史上的一件充滿生活氣息的杰作。”還有人認為,作品熱情地謳歌了古代勞動人民。
“養雞女”系“地獄變相”中刀船地獄里的一尊高浮雕造像。個頭如真人,頭扎雙股高發結,身穿尖領緊袖襦,俯身輕提雞籠,籠前兩雞爭食蚯蚓,籠下群雞爭相出籠,真實地表現了農家清晨放雞的情景。
“養雞女”臉龐圓潤而秀美,雙目凝視群雞,笑眼彎彎;兩唇輕抿、嘴角微翹;“酒窩”略現,“含苞欲放”,充分表現了養雞女內心的喜悅;通過頭手、身軀的動勢和衣著,把農村少婦的勤勞健美,熱情穩重的氣質集于一身;按觀眾的視點,恰當地處理了雕像的俯仰角度和光影效果,有力地加強了其真實感;以雞籠掩其下身,俯身低頭,使臉部與雞群靠近,這既使人與雞更顯親密,又利于集中刻畫,“筆簡意賅”,虛實相濟,加強了整體感。普24上的“養雞女”,略去了其他雕塑,較好地表現了原作風貌,是近年普票的精品,可惜20元的面值設置過高。
“養雞女”身處陰森恐怖、令人毛骨驚然之地獄中,與牛頭馬面猙獰、受刑人呼天號地形成了鮮明對照。但雕像下的銘文卻是:“大藏佛語……養雞人當下刀船地獄……”文下刻“刀船地獄”,船中尖刀林立,兩受刑人被利刃穿身,張口嚎叫,面目丑陋可怕。如果單看這一組雕塑,容易將其立意拔高,認為古代匠師屬勞動人民,故熱愛勞動,同情勞動者,在造像時體現了反對宗教教義,突破宗教造像儀軌,勇于叛逆的精神,因而將“養雞苦”造成了“養雞樂”,這是古代藝術創作中“人民性”的充分表現。
總體上看,“因果業報”、“貪愛造業”的佛學思想貫穿石刻始終;于形象上總是力求體現“善惡殊報”、美與丑、苦與樂的對比。如“截膝地獄”(俗稱“戒酒圖”)中沽酒男女,在人間其形象皆英俊美麗,活潑可愛,因戲比丘飲酒而入地獄。男者被反縛,兩腿直伸,鬼卒揮大刀劈其膝;女者被挖眼、拔舌、斬手、去腳:呆若木雞,其形象可悲可憎。“養雞女”的表現手法也一樣,在像的右側,也即整個地獄圖中央,刻有一塔,塔前刻一立身人像,身著僧袍,左手提經卷,右手做指示狀,頗有教主風度,其身左刻“天堂也廣地獄也闊,不信佛言且奈心苦”;右刻“吾道苦中求樂,眾生樂中求苦”。這才是苦與樂之本意注腳。意為佛徒于人間不貪食雞和蛋,現在清苦,但將來升入天堂則其樂無窮;眾生在人間貪食雞和蛋,現在很樂,但將來下地獄則其苦無窮。所以創造“養雞樂”,對于教義絕非叛逆而是遵循。
《集郵博覽》2005年7期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馬路天使于2005-7-24 13:31:28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