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有發言權 俞 敏
為了保證新郵發行后能一改以往打折的頹勢、刺激郵市復蘇,國家郵政局可謂煞費苦心,2005年又推出了新郵單一小版式的改革措施,意圖通過此舉增強新郵的收藏價值,吸引更多的集郵愛好者。但是,在經過了半年的運行之后大家就發現,這一意圖究竟能否實現依然是個未知數,雖然《乙酉年》小版張借助于生肖題材的熱效應,在發行后有所表現,但緊接著發行的一連串小版張卻事與愿違地出現了連售價都難保的窘況,讓國家郵政局的苦心頓時化為了烏有。這個現實再次提醒我們,郵品收藏與投資價值的高低并不是僅靠政策面所能左右的,最有發言權的依然是市場。
某種郵品的題材、設計、印刷乃至其銷售狀況是不是好,收藏價值是不是高,是由市場來決定的。20元的金箔小型張為何最終被集郵愛好者所詬病、被市場所摒棄,就是因為它沒有顧及集郵愛好者和市場的實際,沒有考慮到集郵愛好者和市場的想法及承受能力,因此不能被集郵愛好者和市場所接受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說,雖然郵政加強對郵品發行和郵市的宏觀調控是一種必然,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以目前中國的集郵狀況和郵市發展態勢來看,市場依然是最有發言權的,郵品的發行只有符合市場的實際狀況、切合市場的實際需求、能為廣大集郵愛好者和市場投資者所接受,才會有良好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而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今后郵品發行的必然趨勢,管理層出于種種目的過多地干預原本應該由集郵愛好者和市場來考慮的問題,剝奪集郵愛好者和市場的發言權,那么肯定很難取得滿意的效果。
05年小版張到目前為止雖然沒能有好的表現,也給新郵版式的改革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努力找尋符合集郵愛好者和市場需求的新郵形式是沒有錯的,換言之,改革就必然要經歷風險,就有可能會有“犧牲”,只要能夠堅持集郵愛好者和市場為上的準則,不斷地摸索,那么終究會有成功的那一天,總之,05年小版張的失敗教訓應該受到重視和吸取,如果它的失利能讓今后的郵品發行和郵市走得更好的話,那么這種“犧牲”依然是值得的。
大江南收藏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馬路天使于2005-7-24 13:28:23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