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不下雨”小議 魯順江
就我們大家關心的郵市而言,市場查違規是個老話題,說了這么多年了,卻總是不能給予制止,無法給予控制。最近不是有國家郵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又在查違規嗎?然而查過之后,怎么沒有了動作,查以后準備怎么處理,怎么沒有了消息。如此是不是那種“打雷不下雨”的翻版,筆者認為是無法脫離這樣的嫌疑的。
因為維權的呼聲還在呼喊著,而市場大量放貨《世界地球日》的郵票竟成包成包的出現在市場上,這無疑是對國家郵政當局的一種諷刺,如此舉動怎么讓人感到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了。放貨者在人們公布了所放貨的字號之后,一些膽大妄為之輩還是大放特放,是誰給予了他們這些特權,是上層的領導,是他們的保護傘給予的權利。說白了,放貨為錢而驅使。所以才出現“打雷不下雨”的結果,所以才出現查處,出現“查”而“不處理”這樣的違規行為的延續。
面對郵民的呼聲,國家郵政當局開始了行動,也算是給我們一個交代了。5月19日,國家郵政局行業管理司和公眾服務部的三名工作人員在北京馬甸執法,其實質是對“五一”中華全國郵幣卡維權工作籌委會信訪國家局后的回應,表明了國家郵政局對全國郵資票品消費者呼聲的重視。
“打雷不下雨”不要再繼續演繹了,該來點真實的行動了。說“打雷不下雨”也不能忘記說一下我們的郵票發行部門的做派是不是也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和國家的大局意識相吻合,那就是我們的國家目前不是在建設“和諧社會”嗎?那么,我們的郵政當局為什么就不能在郵市,在郵票發行上,在郵政的業務上,為什么就不能“和諧”辦事,為什么就不能“和諧”興市呢?為什么北京郵政專遞一案不能很快給我們答復,如此辦事效率是不是低了點,慢了點。為什么不能深入基層調查調查,我們應該發行多少郵票才是合理科學的,為什么就不能調查呢。發行打折的郵票,讓大家感到作為國家的“名片”,作為濃縮藝術品,作為很權威的帶有面值的郵票,如此新發行下來就打折,是不是我們的郵政上的失敗,是該給一些實質性的利好了。是該下雨的時候了,不要把我們的心都傷透。
“打雷不下雨”的舉動也該改變了,“打雷”也下雨才能有力度,打雷下雨才能讓我們擴大郵市興盛的希望所在。不但要打雷,而且要雷聲大起來,雨點也大起來,這樣的配合才能凝聚大的能量,這樣我們的郵市怎么能夠不興,怎么可能會繼續低迷,我們的郵民怎么能夠不歸呢。那時,我們的郵市才能真正的出現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才能出現久違的人氣參與,才能創造昔日的郵市繁榮興盛。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