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郵票吸引力是個大問題
作者:劉楚轉貼自:中國郵幣卡網;點擊數:42更新時間:2005-5-23&文章錄
勞動節前后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情。經過多年的折騰,“試錯”,弄得相當一大批股民賠掉了褲子,堅守下來的,本金賠掉一半以上的估計超過半數。現在有關部門終于許愿,要給這些不幸的朋友打上些補丁,正式的說法是補償性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補償是應該的。畢竟當初發股票的時候就承諾一部分股權不流通,現在要改變契約,利益面臨重新調整,受益方放點血,合情合理。遺憾的是證監會的好經讓四個歪嘴和尚給念砸了,估計是股民嫌試點公司太摳門,亮出的補丁太小,不解氣,于是大家紛紛出腳,5月開市后深圳上海股票指數撒歡地創新低。折騰來折騰去,背運的還是股民自己。 不管怎么講,補一點搭售總比硬塞給你好。比如說郵市,集郵公司批量放貨,郵政文件法規明明白白是不允許的,但各級公司就是不理這個茬,放得不亦樂乎。郵政主管部門有一搭沒一搭也查一查,處理幾個,開除幾個,威懾效果也是有的,不然的話郵商也沒必要拆開整包“洗貨”散賣,既費勁又賣不上好價錢。但查處的總體效果是有限的,否則郵市炒局也不至于總是亂哄哄起立,凄慘慘立正了。
股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總體思路是否能給郵政和郵市一個啟示:公司低成本放貨、大撈特撈的同時,也給二級市場的炒友和集友來點實質性補償呢。老是讓二級市場行情自生自滅,郵政坐享其成,市場參與者利益與風險嚴重不對稱,總不是個辦法,這么搞下去大家都沒什么花頭,場外資金是不會進來陪你玩的。股市上有個揚子石化和齊魯石化,動態市盈率才4倍多一點,而且國有股大,流通股小,買回家既可以分享企業的成長,還有可能通過解決股權分置白撿若干股,至少在筆者這個也算是老郵民眼里,這兩個石化股比郵市0304兩個熱門貨的吸引力要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