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新郵是一把雙刃劍,即可能帶動大盤,引發郵票行情。也有可能嚴重套牢投資者,毀了整個大盤,對郵市的行情向縱深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發行的新郵題材好,發行量適中,在發行初期開盤較低,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并且在一定時間內市場需求量大,低開高走,使早期參與者大多數都能獲利,并且最后能穩定在一個相對的高位,不但能激發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使市場交易活躍,吸引場外資金的大量介入,引發較大的行情。而且能使集郵者當年預定的郵票升值保值,擴大集郵隊伍,繁榮郵票市場。就像在2003年12月發行的新郵“毛澤東”和“青銅器”等小版張,當時的開盤價不到10元錢,價格被嚴重低估,在人們的炒作下,價格不斷走高,吸引了一大批的投資者參與到03小版的投資中,后來又在“猴”系列炒作的配合下,引發了04年的一輪較大行情。就算到現在,當時買進的投資者仍然獲利匪淺。再做個假設,如果“清明上河圖”也有兩種版式,小版張的發行量不超過60萬,開盤價也在16塊錢左右,適當炒作,結局會截然不同。
但是,如果市場資金嚴重不足,投資者手中貨多錢少,市場人氣不足的情況下,盲目炒作新郵,造成高開低走,不但不會激發人氣,而且會嚴重拖累大盤,套牢投資者。同時由于大量的新郵涌進市場,使得本身就已經貧血的郵市雪上加霜,大量的資金被郵政和郵票公司套走,整個盤子變得更加沉重,鬧不好,會使整個市場的郵票價格再創新低,極大的傷害人們的投資熱情。這樣,獲利的只能是郵票公司、手中掌握票源的腐敗分子、少量的規模預訂戶和極個別的郵商。而受到傷害的將是廣大的投資者。尤其是盲目炒作一些非正規郵品,殺傷力會更大,對市場的影響更加惡劣。
2005年的新郵,除了極個別的品種,已經大小版合一,所以版票的存世量是個變數。就算套票年冊的預訂戶、企業年冊、零售的破版郵票等全部加起來,破版的套數也不會超過500萬套,這樣整版的版票的存世量基本上在100萬以上,有些品種更是高達200萬以上,題材和設計也很一般。尤其是因為只有一個版式,可能造成套票預訂戶手中的郵票是破版,而公司的存貨卻是整版,這樣,對公司更加有利,而對投資者帶來更將不公平的待遇。目前,郵市的資金極度匱乏,投資者手中也是貨多錢少,再加上好多發行量只有幾十萬版的03、04正宗小版張的價位只有十幾塊錢,在這種情況下,炒作新郵,只能幫助郵總在郵市上圈錢、吸血。如果再加上高開低走,套牢參與者,帶給市場的將是很難修復的創傷。
為了我們共同的利益,希望廣大投資者和郵商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在目前十分惡劣的環境下暫時放棄炒新,特別是不要讓他開盤過高,嚴重背離價值規律,共同維護這個已經重病纏身的市場吧。
作者:鐘汝民來源:中國郵幣卡網收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