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知識
在五彩繽紛的貴金屬收藏品中又有著金銀紀念幣與金銀紀念章之分,它們的區別何在?因金銀紀念幣與金銀紀念章的材質都是貴金屬,外形基本相同,以至于初涉其中的人在購買和收藏中誤入歧途,造成損失。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看其有無面額,有面額者為幣;無面額者為章。面額是國家法定貨幣的標志,所以金銀幣是國家發行的特種法定貨幣,它具有與其他貨幣相同的法律地位和壟斷性。
從更深層次講,兩者也有諸多不同:由于金銀紀念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對它的鑄造工藝、貴金屬成色標準要求極高,而金銀紀念章在這方面的隨意性就比較大,質量上也遜色一些。雖然,金銀紀念幣及少數金銀紀念章均配有收藏證書,但是它們所含內容不同:金銀紀念幣必須配發鑒定證書,鑒定證書上要標明法定貨幣、發行部門、鑄造廠家、經銷單位、正背面圖案介紹、國名、年號、成色、面額、含金銀量、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簽章等;而金銀紀念章所配發的證書中,其內容與前者大不相同。
我們知道,一件藏品日后的市場表現既取決于它本身的價值,又取決于它的存世量。金銀紀念幣及金銀紀念章在發行量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前者是按國家計劃發行,發行量一次鎖定,數量公布于眾;后者的發行量則根據市場需要可多可少。
從兩者的銷售價格上講,金銀紀念幣一般高于金銀紀念章,也許正是這種價格差,使得市場上一些不法商販有可乘之機,誤導初涉幣市的消費者“指章為幣”賺取差價,所以當您不清楚兩者的區別時,最直觀、最簡單辨別的辦法就是,查看藏品上有無貨幣面值。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金銀紀念幣和金銀紀念章有著上述種種不同,但是并不意味著否定紀念章的紀念性和投資性,一些主題好、工藝高的紀念章也極具收藏、欣賞、投資價值。這里不妨比較一下我國歷史上較為著名的幾枚金銀紀念章:
1930年上海造幣廠鑄造了該廠第一枚紀念銀章“中央造幣廠竣工紀念”,當時它作為發給當日來賓的紀念品。1932年該廠又鑄造了第一枚紀念銀幣“三鳥幣”,雖然兩者面市僅差兩年,且后者的發行量較前者少得多,但在現在的拍賣會上,后者經常能看到,價格也不貴;而前者卻很少上拍。在《世界金銀紀念章目錄》上該品種均標“無定價”,可見存世之稀少。
1937年日軍侵占上海,上海造幣廠在昆明建廠一周年時,鑄造了“還我山河”銅鎳合金紀念章一枚,僅僅幾十年,現在該章只能在極少數博物館見到。它在《世界金銀紀念章目錄》上的標價是:125美元,但同期發行的銅鎳合金輔幣卻很常見。
2001年,我國申辦奧運會期間,中國金幣總公司特為“申委會”設計銅質“申奧”紀念章一枚,發行量1500枚,作為禮品贈送相關人員。由于發行量少、沉淀好,目前市場上極為少見,現市場標價已達萬元。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