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張德友
普魯士王國是德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代。1701年,時任勃蘭登堡大選帝侯的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支持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借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弗里德里希三世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由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后,以普魯士為中心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普魯士王國國王兼任德意志帝國皇帝。
在此介紹兩枚收藏價值較高的普魯士硬幣。
1782年發行的弗里德里希1泰勒銀幣(圖1),直徑37.0毫米,重22.27克,正面為國王弗里德里希(1740年至1786年在位)的側面頭像,背面為一戴皇冠的展翅雄鷹落在鐵炮和旗海中。
這里的弗里德里希是普魯士王國的第三代國王,也是德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君主之一,在摧毀神圣羅馬帝國和領導統一新德意志方面起過重要作用。他是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之子,早年受到斯巴達式的教育。
即位后,他首先禁止在審訊中進行拷打,取消新聞檢查,廢除宗教歧視,解散威廉一世龐大的擲彈衛隊。為了充實柏林學院,他召回流亡在外的德國學者,并聘請一些外國科學家前來任教。他發表的《反對權術主義》中充滿啟蒙運動的理論觀點。
他對外采取擴張政策,占領西里西亞,使德國成為歐洲頭等軍事強國。1756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中,弗里德里希毫無顧忌地打響第一槍,取得勝利。在內政方面,他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且獨攬朝政,內閣大臣不過是他的秘書而已。他喜歡藝術,常和作家、藝術家交往。
1841年發行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1泰勒銀幣(圖2),直徑33.3毫米,重18.5克。正面為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1840年至1861年在位)的側身頭像,背面周邊為幣值及發行時間,中央銘文中譯為:“曼斯費爾德礦山的賜福”。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是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的長子,他的導師主要是一些富有經驗的文官。雖然缺少軍人的素質,但他在德意志反拿破侖戰爭中的親身經歷,卻對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經驗影響很大。他始終是一個浪漫主義的門徒,對建筑藝術和庭園風景很感興趣。
在他做王儲的時候,所交結和尊敬的人當中,有許多保守派的哲學家、文人和政治家。但他即位后卻使人們大失所望,因為他完全不愿滿足自由派的立憲要求。
1848年3月發生革命時,威廉四世茫然不知所措,只得假意向革命投降,被迫召開普魯士全國議會。然而他不久將議會遷出柏林,予以解散,并強制推行溫和自由主義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