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斯·哈爾斯的一生沒有什么社會的榮譽和地位,也從未加入過藝術家團體。由于他性格豪爽不羈,生活上放浪形骸,嗜酒如命,也未能得到社會更大的尊重。但哈爾斯卻是個相當出色并富有藝術個性的肖像畫家。他一生的藝術創作主要是畫肖像。他的肖像與眾不同,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極善于捕捉人物臉上一瞬間的情緒,表現手法也豪放。看他的肖像畫。總覺得人物神采飛動,栩栩如生。
弗朗斯·哈爾斯(約1580-1666),出生于米海連,后住在哈勒姆與阿姆斯特丹,17世紀荷蘭小畫派畫家。
17世紀初,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東面的港口小城哈雷姆的酒館里,人們總能看到一個酒鬼,他形象落魄,舉止粗俗,動輒舉手打人,甚至經常賒帳,但大凡客人老板都對他出奇的和氣,并稱呼他“畫家先生”。
《微笑著的騎士》
有一天,酒鬼在酒館里毆打前來尋找他的妻子,恰巧被一位外省來的騎士目睹,騎士便管起了閑事,他上前阻止酒鬼,兩人沖突了起來。當騎士耳聞前來勸架的人口中的“畫家先生”,再看看酒鬼顫抖成一團的手指,不禁忍俊不禁,這個孱弱到打老婆的可憐蟲如何會是畫家呢。
酒鬼看出了騎士目光中的鄙夷的神情,甩脫眾人打開自己的手包,取出一干繪畫工具,在畫板上飛快地描繪起來。一會兒,在眾人面前便出現了騎士那充滿鄙視與不屑的笑容,騎士大吃一驚,這幅素描活脫是他瞬間神情的寫照,他不禁為剛才冒犯了這位畫家而抱憾。酒鬼也一掃不快,挾騎士的手臂,兩人重新推杯換盞。回家清醒后,畫家調理色彩完整地繪制了千古佳作《微笑著的騎士》,為后人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這個嗜酒如命的畫家便是17世紀荷蘭畫派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師——哈爾斯,他于1583年出生在一個毛紡工人家庭,年少時便拜在名畫師門下,曾參加過反對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戰爭造就了他倔強孤傲且好酒恃才的性格,據說古怪的脾氣使他在人前口碑很不好,曾經因為虐待第一任妻子(《妻子》)被告上法庭,妻子也因為郁郁寡歡而早逝。
哈爾斯終生都生活在社會下層,八十多歲時還因為生活所迫而接受美術家協會的補助,他和第二任妻子寄居在養老院中。但畫家的毅力又是驚人的,一生在藝術的道路上勤勉不輟,創作了作品二百五十余幅。《微笑著的騎士》的故事似乎有些夸大的成分,其可信性值得商榷,然而哈爾斯終生好酒卻是不爭的事實。烈酒雖然麻醉了他的神經,卻沒有消磨他一絲一毫的繪畫技藝。
哈爾斯在風俗肖像畫上的突出特色在于兩點:
哈爾斯的《自畫像》
一是豐富的現實閱歷給予他深刻地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力,極為善于抓住人物內心表現人物。他在1616年所畫的《圣安德里昂射擊手公會》(射擊手公會類似今天的警察局,在荷蘭剛剛獨立的時候也承擔起保衛城市的任務),表現了一群保衛城市歸來的戰士,在充滿勝利的自豪的“舉行盛宴”,融入了畫家對獨立的祖國的信心。
其二是用筆粗曠卻不失真,大面積的橫向運筆,彰顯了人物特有的個性。著名的《吉普塞女郎》(據說她就是“葉塞尼婭”的原型)、《家族》、《彈琴的小伙子》、《男孩》、《詩人》,畫面好象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一種人民大眾的豪氣感應運而生。
哈爾斯是杰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他的命運也決定了他不可能與古典主義有絲毫的連帶。在多年的肖像創作上,尤其對微笑的捕捉一道別有心得,他總是攝入瞬間的表情,這是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快活的醉鬼》、《伊莎貝拉》),但人物的下一個表情一定是開懷大笑。從“吉普塞女郎”低回的眉目間,從小伙子撇動的嘴角間,從伊莎貝拉流動的明眸間,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這種傳神的魅力。
酗酒帶給哈爾斯的是個人情感的充分放縱,卻沒有打消他對生活的熱情,他追逐著笑的瞬間并把他們永遠地留在了畫板上。然而,這位捕捉歡樂的大師不僅自己飽嘗了生活的辛酸,在死后成就還被埋沒達三百年之久,直到印象派繪畫的興起,經瑪奈、莫奈等人的發掘,哈爾斯才得到他在歷史上應得的尊崇。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31146426279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3114705950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311471373517.jpg[/upload]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9-17 9:54:09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