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開的八國峰會上,由弱勢美元造成的創紀錄油價和食品價格上漲將在會議上被熱議。峰會將會推動油價走低,并支持強勢美元。但美元能否迎來大反轉還是未知數,而在這輪美元貶值、石油暴漲的過程中,中國成為最大受害國。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美元與一定量黃金對應,美元和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因此美國無法濫發貨幣。1966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黃金不再是貨幣發行的基礎,美元徹底成為信用貨幣,美國則有意無意地利用其貨幣地位過度投放美元。在近40年的時間里,美元指數一路走低。
美國無疑是美元貶值中的最大受益國。美國過度消費,全世界都借錢給它,美元一貶值,美國債務在一夜間縮水。而本次次貸危機中次級貸款至少有一半賣給了海外金融機構。弱勢美元也有利于美國出口增長。
美元貶值同時推動石油等大宗商品漲價,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表示,美元每貶值1%,就意味著油價將上漲4美元。
一組簡單的數據表明,在美元貶值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嚴重被削弱:2001年中國官方外匯儲備達2000億美元,國際石油價格在每桶25美元左右,中國可購買80億桶;2008年3月,中國官方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一,達到1.68萬億美元,以石油價格100美元計算,中國可購買168億桶,雖然中國外匯儲備增長7倍多,但真實購買力只增加了1倍。
因此美國次貸危機損失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中國受損失的不僅僅是外匯儲備,還引發了一場股災,蒸發了十幾萬億的國民財富,錯失一次金融崛起的機會,成為次貸危機蝴蝶效應中損失最嚴重的國家。
但除了美元之外,世界上還找不到第二個流動性和容量足夠大的貨幣資產來承載全球財富。因此其他國家都期待美元走強,但此前幾次美元升值的原因, 不是美國財政部宣布干預,就是美國戰爭手段驅逐資金流向美元。從目前看來,美國政府并沒有明確表態要干預美元,因此在近期美元走強這個問題上,政府和市場還未達成更廣泛的共識。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