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一周年資本市場回到原點,講政治還是講市場,成為投資者的頭等大事。
紀念日之前約一周,4月24日,管理層以下調印花稅的辦法,向深受挫折的資本市場表達含蓄的歉意。530當天,《中國證券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題為《證監會:基金公司要樹立大局意識維護市場穩定》的文章,刊載證監會有關人士此前向基金公司提出要求,樹立大局意識,維護市場穩定。僅此兩個消息,足以證明中國的政策市遠未結束。
為什么要樹立大局意識?為什么要維護市場穩定?是因為有的基金不顧大局還在做空,是因為目前市場人氣散淡多空相持不下。如果不是到了穩定是壓倒一切的關鍵時刻,動輒為市場為辭的有關人士,絕對不會出面講出顯違市場的話。
基金為股市扛鼎只能起救急之用,比如災后一周。如果一味讓基金扛鼎,則會讓基金、股市發生異變。到時基民受損是找基金經理?還是找號召基金講政治的官員?這個官員是否能夠代表政府信用?如果能夠代表,基民受損是否由政府包賠?
從市場的原初意義上看,政府既不應該托市,也不應該砸市,但既然政府530砸市在前,就意味著政府已將指數點位列入調控范圍,在股市下挫時就必須托市,這是政府信托責任所系。但讓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在于,沒有動用政府平準基金托市,而是讓基金托市,實際上是讓基民承擔政策風險。政府讓基民盡政府的信托責任,其間邏輯不知道怎么自圓?
另外,融資依賴癥使我國金融與資本市場政策也回到原點。與美國次貸危機主要危害金融衍生品不同,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
目前緊縮導致我國資本市場流動性已經下降大半,今年24只新基金僅募集727.7億元其中,11只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24.15億元,同比下降72.4%。這使依賴資金鏈為生的企業陷入絕境。為避免火燒連營,管理層在大量新批基金的同時,放松了再融資、公司債與企業債的審批。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進入4月份以后,一共有4家房地產公司發行公司債的方案獲批,有8家上市公司的增發方案獲準,1家房地產企業的IPO獲得通過,初步計算融資規模超過420億元人民幣。而大秦鐵路等發行的公司債等也將陸續放行。新興市場患有融資饑渴癥,我國資本市場尤甚,否則產業轉型、基建項目全部會成為無源之水,絕不是上市公司投資收益下降那么簡單。
下調印花稅對資本市場表面上進行撥亂反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切割掉資本市場制度性的貪婪之胃。
目前成為投機瘋狂地的權市場,使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性貪婪之胃徹底曝光。權證市場的表現證明,沒有規則的市場,既無法講政治也無法講市場,只能講投機。
創設權證規則之混亂、利益輸送之明顯讓人瞠目。一是在未滿足存續期條件仍能創設,創設權證共用代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權證管理暫行辦法》第二章第四條,權證自上市之日起存續時間為 6個月以上24個月以下。如南航認沽權證今年6月20日到期,而2007年12月20日之后券商仍在創設。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批準,廣發證券和國元證券仍然分別創設南航認沽8600萬份和1900萬份并于2008年1月10日上市交易,興業證券和宏源證券又分別創設南航認沽權證6000萬份和400萬份并于2008年1月16日上市交易。共用代碼使創設期限變得毫無價值。
二是5月14日,上交所發布《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控指引》,以“國際慣例”的名義臨時修改權證交易規則,在投資者認可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超過20%、累計上漲超過50%的停牌規則后,5月30日,南航認沽證上漲至30%才停牌。就在《指引》發布前一天,創設券商突然買回6.5億份南航認沽,當天暴漲19.73%。規則如此忽悠人,很明顯是因為券商回購注銷的壓力所致,《指引》無疑在盡量幫助券商減少回購成本。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南航JTP1的創設余額為109.52億份,創設南航JTP1給券商們創造的利潤約為204億元,占券商創設權證全部利潤的79%。權證市場成為券商的血腥掠食場,所有的創新類券商都迫不急待進入這一市場分食。如此市場居然披上市場的華彩大衣逍遙而行,可見抑制某些被政策庇護的貪婪之胃任重遠。
530之后,從印花稅是否應該成為調控工具之爭,到救市之爭,到目前的講政治還是講市場之爭,其實質都是厘清市場規則,真正尊重市場規則與信托責任,除此之外,并無其他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