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危機已波及美國。隨著糧價飆升,美國人開始大量購買大米。為應對這一局面,大零售商們昨天開始設置大米購買上限。這在二戰以來尚屬首次。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24日報道,由于擔心大米和面粉等糧食價格上漲和供應短缺,全國消費者把諸如沃爾瑪百貨公司下屬的山姆會員商店和好事多倉儲超市公司等大零售商店的糧食搶購一空(4月27日新華網)。
美國竟然出現“搶米潮”,似乎令人難以置信。美國作為世界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國力雄厚,人民富裕;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觸角遍布全世界,市場在全世界,徹底融入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之中。這樣高度開放、發達的國家也會出現“搶米潮”,確實讓人深思,令人震驚。因為,曾經有一個時期,在中國內地出現一股只要開放程度高、只要徹底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像糧食這些價值低的產品可以不必生產,只要有經濟實力,想吃泰國米、菲利賓米以及任何國家的大米都可以。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我們曾經一度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重視程度不那么高了。而現在,連美國這樣高度發達、開放、經濟實力強的國家,都不能想吃世界哪個地方的大米就吃哪里的大米,都出現了搶購大米風潮。這一方面說明,糧食安全對于每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糧食是人民的生命線,把這個“生命線”交給其他國家,依靠其他國家,最終是靠不住,是相當危險的。另一方面說明,當前世界糧食危機程度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美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和風向表,美國出現大米“搶購潮”,預示著世界糧食危機真正到來。
美國出現“搶米潮”,給世界糧食安全發出了信號,給世界各個國家提出了警示,特別是給13億人口中國的警示作用最大。世界糧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化過快,大量耕地被占用,種植面積大量減少,糧食供應量大幅降低;間接原因是,由于世界石油價格直線上升,導致生物燃料大肆生產,對糧食需求加大。
對于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作為生命線的糧食決不能依靠世界其他國家解決,世界市場也解決不了中國的糧食問題。雖然,我國糧食庫存充足,當前養活中國人沒有問題,但是,潛在的問題絕對不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正如火如荼,對耕地的壓力很大,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難度很大。18億畝紅線守不住,人均這一畝三分多耕地不能保住,養活中國人就是一個大問題。另一個大問題是,當前種糧不賺錢甚至賠本,農民沒有積極性,從事農業勞動力與進城務工勞動力比價差距太大。導致農民不愿意種糧,農村勞動力都進城務工。出現了一方面糧食價格上漲,糧食出現危機苗頭,另一方面,在糧食價格上漲中農民反而獲益不大,種糧者反而不愿意種糧;一方面耕地緊張,18億畝紅線難守,另一方面卻出現了耕地荒置的現象。現在看,國際糧食危機程度、影響廣度、危害深度,都要大于次貸危機,短期內不可能解決。
我國糧食問題雖然沒有近憂,但必須要有遠慮。政府要采取一切手段,要讓種糧者在糧食漲價的利益中得到大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調動種糧者積極性,才能保證糧食生產的穩定。在此基礎上,防止18億畝耕地出現閑置狀況,最大限度擴大糧食生產種植面積,同時,通過推廣優質高效農業作業,提高單位耕地收成。繼續加大財政、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