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財政部一聲“半夜雞叫”,低價股、題材股就地趴下,股指也被打得“變形”。在這一切的背后,是參與其中的諸多中小投資者財富的大幅縮水。其時市場投機猖獗是一個方面,監管層運用行政手段擠壓市場泡沫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不容回避的是,印花稅調整政策的出臺,間接上“倡導”了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盡管基金問世后,奉行此理念的投資者在日益增多,但毫無疑問,市場中投機的現象仍然不少。因此,去年下半年藍籌股的大幅飆升,其實也有調整印花稅政策的“功勞”,盡管中小投資者成為了犧牲品。
但藍籌股并沒有起到“藍籌”的作用。當股指處于5000點之上時,基金經理也感到了困惑:市場中到底還有沒有真正的“價值洼地”?
事實上,市場投資理念大幅轉變的結果,是藍籌股亦呈現出投機跡象來。與采用行政手段進行擠壓低價股泡沫的方式不同,這一次監管層卻保持了沉默。低價股泡沫也好,藍籌股泡沫也好,被吹大了終有破滅的一天,并且,藍籌泡沫的破滅對市場的影響更大,傷害也更深。
自6124點調整以來,半年線一跌而破,具有“牛熊分界線”之稱的年線也經不起“折騰”,就在今天上午,4000點也被洞穿,A股市場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畢竟時過境遷!5000點時,基金奮力向上,將股指拉到了6000點之上,而當股指下跌到4000多點時,基金卻在反手做空,而來自相關統計資料亦表明,其持倉比例在持續的下降,也就是說,基金同樣抵擋不住股市的寒流,選擇了“戰略性”撤退。
進入2008年以來,股指下跌有加速的趨勢,特別是中國平安1600億元的巨額再融資方案,成為壓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平安在一個錯誤的時間,拋出了一個錯誤的再融資方案,市場不堪承受,只有以下跌來回應。其后浦發銀行從傳聞到得以證實,以及中國聯通、中國石化、中國人壽、大秦鐵路、深發展等的傳聞,無不在市場中造成惡劣影響。
市場出現暴跌,要求救市的呼聲又起,其中就包括降低印花稅。盡管降低印花稅還不足以改變市場的運行趨勢,但毫無疑問,其對市場信心的提振作用還是不可抹殺的。而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如果事情已經影響到市場的穩定,監管部門不有所作為,就背離了監管的初衷。那么,面對市場的綿綿下跌,面對著投資者信心逐漸被蠶食的現實,是不是已經到了影響穩定的時候了呢?監管層雖然口頭上不承認救市一說,但是不是也應該“有所作為”呢?
即使是擠壓市場泡沫,無論是低價股還是藍籌股,都應該有一個“度”。這不僅是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也是市場平穩發展的需要。否則,其后果將會是災難性的。而且,既然監管層在市場處于“三高”格局時,能夠利用“有形之手”進行調控,其目的無非是為了防范風險,但當市場出現暴跌時,其實也是一種風險,那么,就不應該對目前所面臨著的風險熟視無睹。
實際上,盡管中國證監會近些年來一直在大力推行市場化的進程,A股市場“政策市”的本質絲毫沒有任何的改變,“半夜雞叫”即是其中的一例。況且,非常時刻就應該非常對待,否則,那就真的“背離了監管的初衷”。
股市運行有自身的規律,但至少在筆者看來,目前的暴跌卻有些非“規律”性的因素在起著作用。如此現實,更要求監管部門采用“非對稱”的手段進行干預。市場泡沫需要擠,卻不應是“一錘子買賣”,就像泡沫的形成也有個過程一樣,擠壓泡沫同樣也要有個過程,無論是市場自發地擠壓也好,還是場外因素影響導致的也好,都同樣如此。
當持續的下跌在嚴重地打擊投資者的信心,當牛市的根基正被動搖,擠壓泡沫什么時候才能停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