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航天人創造的一個奇跡!
4月11日,國家有關方面宣布:經過航天科研人員60天的鏖戰,2月3日發射升空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故障已被排除,衛星運行姿態良好,星上儀器工作正常,已轉入在軌長期管理。
消息傳到煙臺513所,為搶修衛星而奮戰了60天的幾十名科研人員歡呼雀躍、淚盈眼眶。
衛星發生故障后,513所提供的11套設備工作正常,尤其是遙測設備超常規工作,從太空中采集到衛星的軌道數據,并及時傳回地面,為航天人員模擬衛星在軌狀態,實施搶修,立下頭功。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的南太陽帆板是在升空后不久出現故障的,從而造成衛星整星失控,消失在茫茫太空之中。
失去動力的衛星能否經受住復雜的深空環境的考驗?這也是所有科研人員都關注的一個問題。中國航天集團煙臺513所所長宋黎定說,太空溫度約在零下100度左右。沒有電能,衛星內部的加熱設備不能正常工作,衛星內部不能維持必要的環境溫度,衛星極有可能會被凍壞。
根據地面模擬實驗,科研人員計算推斷,衛星依然保持著巡航狀態,大約在2月中旬左右衛星姿態可以使已展開的太陽帆板有一定的太陽光入射角,此時,衛星能獲得一定的能量,便可能向地面發回遙測數據。人們可以根據數據模擬衛星在軌狀態,適時設計搶修方案。而這一切的前提是,衛星的數管、遙測等設備能在低溫環境下啟動,采集到衛星的軌道數據,并順利發回地面。
人們的眼光投向了煙臺513所。513所為衛星提供了遙測、數管等11套設備。其實,早在衛星發生故障后,513所即已開展了多次模擬實驗。結論是:該所為衛星提供的設備在超低溫超極限的狀態下,可以順利啟動,采集并發回數據。
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們焦急等待。奇跡發生了!2月中旬,遠望號測量船率先接收到北斗的遙測信號,中午時分,其他測控點也陸續收到遙測數據。消失了十幾天的衛星,重新回到祖國的掌控之中。
根據遙測數據,有關方面很快拿出搶修方案:通過點火,對衛星實施變軌,在春分左右達到預定軌道。
正月,煙臺513所的幾十名科研人員奮戰了十幾個日日夜夜,準備著搶修衛星的周密方案。
方案是否可行?大年初二,513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王立斌會同馬喜元、李克金飛赴西安。當晚,他們成功地實施了低溫啟動設備的工作。第二天,他們又對遙測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證明預定搶修方案有效,為有關方面提供了決策依據。
在后方,513所的科研人員也在對星上的遙測、數管等設備進行點火前狀態復查、模擬。2月24日——大年初七。又是一夜未眠。上午9點半,剛從實驗室出來,我國載人航天突出貢獻獎金獎獲得者宋黎定便又把科研人員召集在一起,復查北斗發回的遙測數據,判斷513所的各項設備是否工作正常。他們很快形成報告……
根據地面多次模擬、推斷,有關方面認為,北斗可以進行點火變軌。
由于衛星不斷降低軌道,有關方面決定提前對北斗點火變軌。3月初,有關方面為北斗實施首次點火。點火后,衛星依靠自身動力,成功進入新軌道,避免了衛星墜入大氣層的危險。
春分時節,北斗最后一次點火,進入地球同步軌道。11日,衛星狀態已穩定。有關方面宣布搶修成功。奇跡屬于中國,也屬于煙臺的航天人!
(通訊員蘇雷 記者 鄭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