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英國路透社9月20日報道《華爾街風暴震蕩中國》,摘要如下:
中國官員和經濟學家周二表示,美國華爾街的動蕩將令中國認真考慮放松市場管制的步伐,但這絕非禁錮內金融市場改革的理由。
一位央行官員表示,“對中國來說,現在最缺的是金融創新,如果因噎廢食,那就太傻了。”
早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和美林被出售給美國銀行之前,中國官員們對急于創新的做法態度審慎,目前國內欠發達的金融體系仍由國有銀行所主導。
中國幾乎沒有純粹的證券化業務,更不用說復雜的擔保債權憑證(CDO)等工具,國內也沒有股指期貨市場。但官員表示,中國現有環境下的利率和匯率正逐步放開,所以發展金融對沖避險工具的需求迫在眉睫。他還說,銀行業必須朝收入來源多樣化發展。
另一位發改委高級官員亦對此表示贊同。他說,“當然中國應從美國的動蕩中有所借鑒,但這絕非是暫停國內金融改革或止步不前的藉口。”
專家稱,信貸緊縮表明中國在設法進入國際市場之前,必須先練好內功。
金融教授丁志杰說,“中國金融機構在進行收購之前,應該更多瞭解外國銀行的運作方式,加深對全球市場的理解。”丁志杰稱,此次金融危機或令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更加審慎考慮是否提高外國銀行收購中資銀行股權的門檻。銀監會正在審查當前外國投資者25%的股權上限。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對全球金融市場保持著密切關注。保監會在一份聲明中稱,“中國保監會將根據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防范保險業風險,維護保險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一位官員舉例稱,保監會將制定嚴格的規定,規范保險企業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
一些分析師表示,由于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避險意愿上升,不管是通過國有銀行或者是主權財富基金,中國都不太可能參與到美國金融服務業重新洗牌的過程。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家莊健表示,“中國的重點仍是國內市場。只有國內市場完善之后,中國才可考慮拓展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