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遭遇“雷擊”
盡管在中國地產領域,雷曼的投資并不多,但恰逢國內樓市的微妙時期,雷曼倒下對中國樓市的影響不可小覷。
2004年雷曼聯手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共同參與上海永業集團開發的上海永業公寓二期,各自入股25%。雷曼首次試水中國房地產市場。
2004年底,雷曼開始與中海地產合作,成立了一個小規模的房產發展基金。雙方各自出資5000萬美元,開發了深圳龍崗一個10萬平方米的小項目。
2006年11月,雷曼聯手香港上市公司資本策略投資成立的公司,以4.1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下了位于上海市虹口區的福海商廈大樓。這是一座爛尾近10年、曾遭3次流拍的項目。
雷曼在2007年12月向天津融創集團注資2億美元,擬取得后者35%的股份。為此,融創也制定了3年上市計劃。
雷曼最近的一次地產投資是在2008年5月,雷曼關聯企業alam與A股上市公司中鐵二局聯手,在成都設立合資公司,雷曼出資約1.5億元人民幣,占該合資企業49%的股份。
業界普遍認為,雷曼在中國投資的地產項目肯定會被賣掉。雷曼倒閉后,融創和中鐵二局都聲稱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融創集團副總裁陳恒六表示:“我們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問題只是他們的債務由誰來接的問題。”但是,在雷曼諸多的項目中,可能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融創。因為融創本來希望傍上雷曼的大樹,于2008年年底前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融資2億美元。但是現在這一上市計劃可能會被推遲。中鐵二局則表示,雷曼的錢已經到賬。alam公司只是雷曼下屬的關聯公司。因此,雷曼破產并不意味著alam破產。加之alam公司是以現金出資的方式入股合資公司,具體管理、發展都是由中鐵二局來運作,所以雷曼破產,雙方的合資公司受影響不大。
綠城中國的常務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壽柏年解釋道,雷曼申請破產事發突然,其對綠城中國的具體影響尚無法估測。
9月18日,在深圳起家、香港上市的房企鴻隆控股連續發布兩則公告確認雷曼持有公司股份事實,但持股量較輿論傳言的13%為少,約6000多萬股,占公司發行股份的5.83%。公告稱,公司目前經營運作及財務狀況正常,正在啟動包括深圳藝豐廣場在內的六個項目。
分析人士指出,作為股東之一,雷曼破產對鴻隆控股的實體經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接下來雷曼兄弟所持有的股份會尋求出售,對鴻隆控股而言只是完成一次股東變更。但短期內,雷曼的破產對鴻隆控股股價會造成不小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世界大環境不景氣,導致海外投資機構拋售在華項目,而拋售最終將影響到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寫字樓市場。
據稱,美國金融風暴將使國內寫字樓需求暫時放緩。如果金融危機繼續惡化,這種影響還會從金融業傳導到其他行業,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企業業績下降、裁員,企業進一步擴張的步伐放緩,辦公場所的新增需求將受到較大沖擊。
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杰透露,近日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客戶的寫字樓需求正在放緩。而需求放緩,就意味著空置率上升,未來寫字樓有可能減租減價。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雷曼的轟然倒塌對中國樓市的影響還不那么直接,但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對市場信心或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