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做多”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近期發生異動,多家海外投資機構欲轉讓手中物業的消息令市場臆測紛紛。對于在低迷中艱難前行的中國樓市而言,外資拋售的影響還不至于太嚴重,但市場信心可能會受到干擾。
投行拋售在華物業
3、4月的時候,海外投行欲借內地樓市低迷之際四處尋覓優質項目,買入意愿十分強烈。近日,幾大海外投資機構在樓市急于“出貨”的消息引人注目。
自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后,在外資投資中國的主戰場——房地產市場上,便接連傳出各大海外投資機構計劃出售在華物業的消息。
就在雷曼申請破產不久,坊間曾傳聞雷曼意欲轉讓其擁有的上海四川北路商務樓福海商廈的股權。
2007年2月,雷曼聯手資本策略,斥資4.5億元人民幣,通過拍賣拿下上海虹口福海商廈。后來經過重新裝修,該大廈目前以盛邦國際大廈的推廣名義再次對外招租。
在中國房地產領域,雷曼的投資剛起步不久。去年12月,雷曼向天津融創集團注資2億美元,擬取得后者35%的股份。今年5月,雷曼與A股上市公司中鐵二局(4.68,-0.12,-2.50%,吧)聯手,擬在成都設立合資公司,雷曼出資約1.5億元人民幣,占該合資公司49%的股份。
此外,雷曼還曾持有香港上市公司鴻隆控股約13%的股份,后者主要在廣東省從事中檔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和租賃。
綠城中國的中期業績公布顯示,雷曼持有綠城中國的普通股數量分別為114118242(L)、38462275(S),占綠城中國股權百分比為7.44%和2.51%。(L)字母代表好倉、(S)字母代表淡倉。
綠城中國公布2008年中期業績之后至今,雷曼持股比例已經下降。根據香港交易所數據,雷曼目前持有綠城中國權益為6.65%。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看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海外投資機構不僅限于身陷危機的雷曼,而摩根士丹利似乎也是甩賣的主力。
摩根士丹利在2003年至2006年間收購的改造為酒店式公寓對外出租的住宅樓,如上海的錦麟天地、陸家嘴(12.52,-0.73,-5.51%,吧)中央公寓、華山夏都苑等,都在待價而沽;摩根士丹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據稱還已開始出售香港物業,包括五個酒店式公寓和中環盈置大廈;對世界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9%的股份似乎也不再感興趣。
近段時間以來,多家外資投資基金開始通過中介尋找買家,準備出售此前在上海購買的物業資產。其中包括花旗銀行擬出售閔行漕河景苑其中兩幢高層小戶型公寓;美林名下包括南京西路開發項目在內的項目正在尋找買家;全球最大的服務式公寓營運商新加坡雅詩閣集團正打算出售一些此前收購的項目;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也有意出售其在上海的一些公寓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有數家海外投資機構自2003年開始進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四處出手收羅優質項目,購入金額在350億元人民幣以上。市場人士估計,由于近年房價連續上漲,至今市值已經上漲數倍,估計總市值在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業內人士指出,對華爾街的國際投資機構而言,出售物業回籠資金、把握現金等待未來投資時機必然是當務之急。問題是,海外投資機構的集體出售舉動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市場的信心,在信心進一步深跌的情況下,其撤退將異常艱難。
事實上,海外投資機構出售物業的嘗試并不順利。如今年上半年摩根士丹利有意出售其擁有的上海錦麟天地,但三個多月過去了,依然沒有合適的買家接盤。
至于中國樓市內的海外投資機構開始出貨的主要原因,無非集中于兩點:對中國樓市的預期消極,所以尋求套現;以及因金融風暴自身難保,所以希望收回資金回自家救火。
仲量聯行中國業務發展總監陳立民表示,個別海外投資機構主要是出于解決自身困難的考慮,而另一些則主要是看到市場基本面不如以往,因而急于套現。海外投資機構投資物業都是利益驅動的,在物業已經升值的情況下,選擇落袋為安也很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投資機構在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區上海的一些動向已引起高層關注。據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人士近日赴滬調研,此次調研主要針對目前外資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動向。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調研方面是基于目前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海外投資機構開始在上海出售物業;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樓市價格下跌,同時又有外資抄底樓市的論調不時傳出。為了解外資運作的實際情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始對境外資本最為活躍的上海地區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