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首布也有很多種類,最早的空首布特別粗大,科就是農具鏟。這大概是由正式農具演變成貨幣的過渡形態,可以說這是最早的布幣。還有一種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兩面大都沒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這種又可以分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種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
空首布中有些比較小型的,上面有兩個字,如濟釿、艴、釿、東周、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個字的。
到了戰國時期,布幣的形制發生很大的變化,由空首變為平首、由大變小;這時的布大致在可分為四類: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和雜形布。這些布的流通地區不同。
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兩個字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晉陽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趙國與魏國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種布,形狀比尖足布小,銅質比尖足布堅韌,普通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紋。
圓足布的種類和數量都少。它的特點是圓肩圓足褲襠。鑄造的地方有晉陽、大陰等。一般圓足布首是沒有豎紋的,而晉陽、離石、大陰鑄的圓足布有兩道豎紋。圓足布以?字布為最多。圓足布有在布首和兩足上各開一個圓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點。普通圓足布背面多有數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卻有紀重或紀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