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材質微縮人民幣,是近年非常流行的時尚藏品。目前推出的品種主要有3組,分別取材于第一、第二、第三套人民幣。其中“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制作。它取成色高達99.9%的純銀精制,總重量達到1458克,囊括了第一套人民幣全部12種面值、62種版別的品種,包括極少有人目睹過真品的Z1-54伍仟圓“蒙古包”、Z1-59壹萬圓“牧馬”、Z1-45伍佰圓“瞻德城”等。“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采用了先進的彩印及淺浮雕技術,最大程度地再現了第一套人民幣的原始風貌。它的問世,從收藏角度,填補了錢幣愛好者的遺憾。
“第二套人民幣金銀質微縮珍藏冊”因為只涉及到8種面值10種規格的幣種,因此制作方中國金幣總公司,分別取純金、純銀材質。“金銀質珍藏冊”為1金9銀,金質微縮人民幣重5盎司,其余9枚銀質微縮人民幣共重315克,發行量200冊;“銀質珍藏冊”中的10枚銀質微縮人民幣,含純銀365克,發行量9800冊。“第二套人民幣金銀質微縮珍藏冊”采取多種先進的生產工藝,包括雙面彩色移印、局部浮雕、壓鑄加工等,最大程度再現了第二套人民幣的圖案。尤其是被稱為“蘇三幣”的Z10“井岡山龍源口”深綠色叁圓券、Z11“各民族大團結”紫黃色伍圓券、Z13“工農像”黑色拾圓券,幾乎達到亂真的效果。
最近亮相的“第三套人民幣純銀縮微珍藏版”,由技術雄厚的上海造幣廠鑄造,包括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等7種面額。材質為成色Ag999的純銀,總重量為280克。第三套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的38年,是新中國政治變化較大的時期,包括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及后來的改革開放。這也是收藏者共同經歷的特別時期。以純銀材質將這38年的流通人民幣永久留存,記錄的不僅是這一階段酸甜苦辣的生活,也是這一階段的喜怒哀樂的情感。
相比之下,同期問世的“第三套人民幣純金微縮版”顯得更為厚重。7枚純金微縮人民幣,成色Au999,總重量50克。7個券種,正反14個畫面,無論是1元券上女拖拉機手生產圖、2元券上車間工人生產圖、5元券上煉鋼工人生產圖、10元券上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等,包括國徽圖案,均采用浮雕壓印制作,突出了第三套人民幣設計以工農兵為中心的政治主題。而幣面上菊花、牡丹花、石油礦井、天安門等圖案,則采用雙面彩印生產工藝,生動而逼真地再現了第三套人民幣流通時期的政治、文化、生活等社會百態。與之相配合,“第三套人民幣純金微縮版”的包裝也極富特色:以高檔紅木為材料的紅木禮盒,以激光雕刻為主,描金工藝為輔,將色彩、線條、紋理、結構統為一體,揉進了傳統文化的韻味;皮質背包以深棕色主色調,又融入許多時尚元素。粗獷而有野性,雅致而有品味。這些都從不同角度,提升了“第三套人民幣純金微縮版”收藏與投資價值。
通常情況下,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數倍、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大于人民幣本身的幣值。這是由兩方面的原因促成:其一,人退出流通領域的民幣作為收藏品,它的意義,是“藏”而不是“用”,兩者完全不能等同,因此其價值也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其二,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作為懷舊物,它是人們追憶往昔生活的一種載體,“一寸光陰一寸金”,但“寸金難買寸光陰”,它的價值,自然遠遠超越人民幣幣額本身。由于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近年市價大幅揚升,大多愛好者想一枚不拉地收齊,既沒有精力,也沒有財力。因而它的替代品或者說形象代言人——以金銀為材質的微縮人民幣一問世,立即受到了廣泛歡迎。
金銀材質微縮人民幣一推向市場,就受到收藏者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前期問世的兩個品種,由于供需關系失衡,市場價枚也在一日日向上發生變化。而這些,又為后期亮相的兩個品種,尤其是“第三套人民幣純金微縮版”,打開了更開闊的上升空間。(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