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錢幣知識 > 正文
         
        中國銅元收藏與研究的歷史發展概況(上)
        發布日期:2005-10-18 7:2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作者:段洪剛

        一、前言中國銅元誕生于1900年,到現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間經歷了清朝晚期、中華民國時期,極少數地方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仍有鑄造和流通,其歷史不可謂不長。近現代的中國銅元,反映了近現代的中國貨幣制度,而且實物存世豐富,可惜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史學界的重視,近代史學界也只是從總體金融貨幣史的角度偶爾提到一些銅元鑄造與發行情況,還往往犯以訛傳訛、張冠李戴的錯誤。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本文試圖通過梳理中國銅元收藏與研究的歷史過程,并希望通過對前人成果的分析,找到某些對當代收藏與研究具有啟發意義和參考價值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模式,從而多少扭轉一下史學界對中國銅元漠不關心的狀況。


        二、早期關注(1911-1920)中國錢幣,一向是以東方貨幣體系的特色獨立于世界貨幣之林。具有自己的傳統特征,自從19世紀中晚期出現機制幣以來,中國經濟對機制幣的依賴程度逐漸加強。銀元成為基本貨幣普遍流通之后,制錢被逐漸排擠、放棄。于是作為銀元輔幣的銅元應運而生。在銅元進入流通并成為主要輔幣的頭十年間,正是中國錢幣收藏新一輪高潮的醞釀時期,這個時候銅元僅僅只是流通輔幣,還沒有人去注意其收藏價值與歷史價值。最早關注中國銅元的是在華的外國人,自從晚清時期起便擔任中國鑄幣部門、海關部門負責人或顧問的外國人,也逐漸從收藏、整理中國古錢的方向上轉而關注中國市場上日漸豐富的銅幣。此外一些外交官員、郵票錢幣收藏家、商人也逐漸把眼光投向中國銅元。

        1911年,是中國機制銅元最早進入專門著述與學術關注的年份。當年一位叫拉姆斯登(Ramsden)的美國錢幣收藏家寫了一篇題為《現代中國銅幣》(ModernChineseCopperCoins)的文章,發表于日本的《日本錢幣與集郵雜志》(TheNumismaticandPhilatelicJournalofJapan)。但該文只是就當時作者所接觸到的部分銅元作了一般性的描述,表示中國正在流通這樣的輔幣而已,并沒有深入的論述或進行分類學的研究。其后拉姆斯登還為該雜志寫過關于中國機制幣的系列文章,有些涉及銅元,如1913年的MilitaryCoinIssueforTheChineseProvinceofSzeChuen(《中國四川省軍政府硬幣的發行》)對四川的十文銅元(龍版和漢字版)有一些泛泛的描述。1917年,有一個意大利駐中國的外交官,名叫朱塞佩·羅斯(Giuseppe Ros),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發表在當年的《皇家亞洲協會北華分會會刊》(JournaloftheNorth ChinaBranchoftheRoyalAsiaticSocie ty)雜志第18卷中,文章名“CoinsoftheRepublicofChina”(《中華民國硬幣》)。此文盡可能詳盡地收集了1911年以來國民政府主導下鑄造的各種硬幣,并對每一品做解說。在銅元部分,作者較多地論述了不同面版與背版之間的搭配關系,并且指出了“MULE”(混配)幣的存在。盡管這個成果比較簡單,但首先它論述了中華民國頭6年里鑄造的主要貨幣包括主幣和輔幣,涉及了鑄造廠和鑄造思想的差異,并探討了這些硬幣之間的相互關系。文中為方便敘述,給這些不同材質、圖案的幣做了分類,給出編號,使此文成為了進一步研究的權威參考,并多少具有方法論的啟發意義。而且,此文首次在中國錢幣研究的領域內使用照相制版,一舉打破了延續千百年的中國傳統拓圖方法,使得后來的諸多機制幣研究都盡可能使用了照相制圖方法,為中國錢幣著述帶來了新的風氣。由此開始,中國機制幣、尤其是中國銅元的研究,開始了作為一種科學研究對象的歷史。朱塞佩·羅斯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思想為后來的伍德華所繼承、發揚光大。

        三、分類研究的開端(30年代WOODWARD極其著作)伍德華(A M TraceyWoodward)1876年出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島,后來隨父親遷居日本,并在父親帶動下收集、研究郵票,尤其是日本郵票,很快成為專家。在這個過程中接觸了中國郵票和機制幣,估計受《日本錢幣與集郵雜志》的影響不少。1916年遷居中國,直到1930年,期間由郵票收集與研究轉到機制幣的收集與研究。銀幣之外以銅元為主要內容。1930年全家遷居法國,1937年又回中國清理財產。回法國后次年去世。50年代,伍德華收藏的銀圓大部分通過拍賣公司出售,銅元則沒有很多拍賣記錄,據說50年代在美國一些地方的大商場可看到全新中國銅元零星出售。伍德華對中國銅元收藏與研究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和很高的歷史地位。這些貢獻主要表現在他于1922年到1936年之間為《新中國回顧》(NewChinaReview,1922年8月,《中國山東鑄幣》)、《中國科學美術雜志》(TheChinaJournalofScienceandArts,又簡稱《中國雜志》)撰寫的單篇文章,每篇論述一個省或地區的十文型銅元。除了山東省之外,其他各篇寫于1926年到1935年之間,作者用英文寫作。1936年,所有這些文章在美國結集出版。書名《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TheMintedTen-CashCoinsofChina)。伍德華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第一次對一個系列的中國機制幣進行分類研究。區分一個成果是否屬于科學的學術成果,一個標志就是該成果是否對研究對象進行了系統的、有開創性的分類,是否使用或創造了一種符合邏輯要求的理論化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區別于其他學術類別的范疇、概念、術語。這篇文章,具備上述三個要求,因此這是中國機制幣研究的第一個重大成果。此書全面整理了中國1936年以前發行的主要省份的十文型銅元。全國除了吉林、西藏、新疆、蘇維埃政權、日偽政權所發行的銅元之外,所有其他省份均包括在內。這種以歷史背景考證為依托、以錢幣實物為中心、以版別分類為目標的整理方式,是全面而且深入的。該書所整理的部分也就是中國銅元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這次整理的結果,為中國錢幣史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也使得貨幣史中輔幣的研究有了一個可靠的原始文獻。其次,《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創造性地把字母與數字相結合(可以看出受了朱塞佩·羅斯的不少影響)來作為中國銅元的分類編碼,并成功地應用于各省、各個時期的不同種類的十文型銅元。這種分類方法雖然純粹是西方式的,但無可否認,是最科學、最先進的。這個方法的基本內容,就是以A、B、C、D等26個字母去掉“I”作為輔幣不同面版的代號,而以數字1、2、3、4等作為不同背版的代號。通過實物的不同面背搭配,在開頭列出每個面、背的圖片,其后再把每個面、背按照實際情況,以代號互相連接,而不是直接把每種搭配的實物列出。這樣的方法簡潔實用,方便整理和記憶,又節約了出版成本。同時在每種搭配之后給出每枚幣實物的重量、直徑、材質和級別(表示存世量的多寡)。級別以字母表示,其余以數字表示。近70年來,這個方法被證明是最科學的。第三,《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直接地提高了銅元在中國收藏界的地位。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錢幣收藏高潮中,不少大藏家開始留意銅元,并不是完全沒有來由的。同時該書還通過對中國銅元的分類研究,向世界宣傳了中國文化,盡管這種影響看起來似乎比較微弱,只是到了當代才逐漸為人所知。作者喜歡并熟悉中國傳統文化,這從每篇開頭所引用的孔子語錄以及書中每每加以強調的鑄幣與文化心理關系的論述等處可以看出。最后要強調的一點是,于1936年出版的《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是中國一千四、五百年以來,第一部科學、系統的錢幣學專著。這個歷史地位才是伍德華最應該自豪的成就。在此書之前之后有過多種多樣的錢幣專書,還出現了不少關于金銀幣的著作,可惜都沒有提高到分類學的高度加以整理,比如1949年出版的施嘉干先生的《中國近代鑄幣匯考》等書。

        四、本土關注的時期(40年代與泉幣學社)在伍德華之前,中國本土的銅元收藏家、著述家,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江蘇人鄒賬。他是中國有記錄的第一位銅元收藏家,編纂有《銅元詳考》一書。該書沿用舊的方法,圖片使用墨拓,但銅元圖案繁雜細膩,用墨拓很難看清細節。作者在該書序言中說自己于民國三年游歷湘贛,見各省濫鑄劣質銅元,由是而“戚焉憂之,乃搜集各省銅元,拓其文,注其異,將以貢之當局,期有所整頓也”,作者滿懷愛國熱情,抱著感動“當局”的良好愿望去收集銅元,憂國憂民之心令人感佩。直到民國十一年,作者到了北京,繼續完成銅元的收集拓注工作,尤其是二十文銅元最為完備。最后共得大小各類銅元1158品。可惜作者生前此書一直未能出版,其感動當局的良苦用心也完全白費了。其收藏品中也不乏稀少、罕見之品,但從其內容和序言來看,作者竟未及見到伍德華的文章。此書直到1996年,才由錢幣學者徐蜀整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線裝原拓本。伍德華之后,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再沒有關于銅元的專門論述。但抗戰勝利前的五年,卻是中國錢幣收藏與研究的一個高潮時期。高潮集中在古錢方面,但銅元也逐漸獲得了中國藏家的重視。比如羅伯昭、張璜、馬定祥、李偉先、孫鼎等,都有收藏銅元珍品,雖然這種收藏還不具備分類的意義,但卻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中國錢幣事業保存下了一大批珍稀罕見的銅元珍品。1940年以上海本地和旅滬藏家為主成立的中國泉幣學社創辦了《泉幣》雜志,標志著40年代錢幣收藏高潮的正式到來。銅元的世界也通過這個刊物而向錢幣界初步展開了她迷人的面貌與獨特的魅力。泉幣學社成員中還包括不少外國專家、藏家。學社除了編輯出版《泉幣》雜志之外,每兩周還舉行一次聚會,會上展示錢幣藏品、互通有無。在六年中舉行了179次會議,其中提到銅元的有30次左右。在總共32期《泉幣》雜志數百篇文章中,共有6篇專門探討銅元,另有3篇講到銅元的前身———機制方孔錢,2篇講朝鮮、日本銅元。銅元類文章總量雖然不多,但這些文章都出自著名錢幣大家之手,其影響力是不容低估的。綜觀這個時期的錢幣研究,在古錢方面可以說碩果累累,但在銅元或整個機制幣方面并無突出建樹。惟獨收藏方面有相當的成就,直接在半個世紀之后影響了中國銅元的收藏與研究。(責任編輯 高聰明)


        來源:中國錢幣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也談香港輔幣 下一篇:中國古代損錢取銅的歷史考察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熊貓金幣投資性強 不少熊貓鉑金幣現價低

        最新資訊

        ·9月26日成交總匯
        ·9月26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6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布什孰促國會: 救市刻不容緩
        ·一枚喀什宣統伍銭
        ·今年郵市價格平均跌三成
        ·理財習慣比理財標的更重要 
        ·“十一”黃金周 閑錢“賺”起來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組圖)
        ·最受群眾喜愛的2007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 欧美jizz18性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一级做受视频免费是看美女|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下载|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欧美日韩第一区|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3p视频在线观看| 大学生男男澡堂69gaysex|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日韩a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6页| 最近在线观看视频2019|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www.亚洲色图| 进进出出稚嫩娇小狭窄|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免费|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麻豆|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中文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一级毛片www| www性久久久com| aisa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