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是文物考古、錢幣研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臨摹方法,也是我國古代印刷術的前身,早在東漢時這種工藝就已經出現了。制作古錢拓片工藝簡單,但要做一張好的拓片也要費一些心思。
首先要準備好做拓片用的工具。古錢幣一般體形較小,所以打拓的工具要精致、小巧。一般常備的工具有宣紙、拓墨、橡皮泥或橡膠印章墊、毛筆、鑷子、棕刷、薄棉布或吸水紙等。
1.將錢幣固定在印章墊上,遇到先秦錢幣必要時要用橡皮泥填充固定。用鑷子夾出一張預先準備好的宣紙,覆在固定好的錢幣表面,用小毛刷蘸清水把紙的陰面弄濕,再用紙夾套在錢幣上。
2.待稍干后,墊上塑料薄膜用棕刷一遍遍排刷,以致拓紙與錢幣中間不要留有氣泡或空隙,直到兩者緊密貼住,再用棉布或吸水紙把多余水分吸掉。
3.拓包先潤濕,蘸少許墨在別的硬紙片上試拓,把拓包上的墨搞均勻后即可拓制。
4.拓制時要注意先從四周均勻連續輕輕拓制,要求用力均勻,拓完輪廓再拓中間的文字與穿口,錢背如無文字只拓內外廓即可。無字地方可留白也可著墨。先秦錢幣更是如此。從其拓片的效果看,依據色澤的深淺分為兩種,一是蟬衣拓,僅輕拓幾遍,墨色淡;二是烏金拓,多遍上墨,直到拓片墨色烏黑發亮。
5.拓好拓片后將拓片放入舊書里壓平整,并吸去多余的水分,干透即可。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史春生